人体肠道内的微生态菌群会随着生命阶段的不同也在不断变化。新生儿通过母亲的产道开始与环境以及母体中的微生物进行第一次接触;随后伴随着婴儿的啼哭和吸食母乳,微生物开始进入婴儿的肠道并在此定殖发展。当这个小生命第一次吃辅食时,协助消化植物细胞壁多糖、纤维素的细菌就开始在肠道内繁殖。而每一次使用抗生素,则会降低孩子肠道菌群的多样性,还可能造成某些益生菌的显着减少。2016年Odamaki等人的一项研究表明,新生儿刚出生时,以双歧杆菌为代表的放线菌门在肠道中占主导地位;而从3岁开始,以乳杆菌为代表的厚壁菌门开始接力,成为占比最高的菌群,这时菌群的结构已经逐渐成熟,接近成年人的菌群结构;从3岁到70岁,尽管会受到疾病、药物、压力等因素影响菌群平衡,但真正菌群结构的再一次变化大概在70岁之后,这时变形菌门增多,放线菌门逐渐式微。
少年儿童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窗口期,这时候肠胃功能尚不完善,容易出现肠吸收不良、感染性胃肠疾病。在2014年6月,国际市场调研机构针对儿童肠道健康状况,选取了北京、上海、广州三个一线城市900个4-8岁的儿童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一年中,这些儿童肠道疾病发生率颇高,达到了79%,发生频率平均为每月1-3次。在儿童肠道不适的各种症状中腹泻最为普遍,占到了79%,其次消化不良占比也在73%左右,此外腹胀、便秘、排便不均、肠部疼痛等情况也多有发生。另外,约有六成的妈妈表示在过去一年中给孩子使用或服用过抗生素。其中使用抗生素后近80%孩子都出现了不良反应,例如食欲减退,恶心,肠道不适等。
在生命的最初几年里,孩子们的免疫系统正在逐步完善的阶段,抵抗力较弱,容易发生感冒。这是父母在孩子开始社会行为(如幼儿园,学校)时特别关注的问题。感冒的反复发生将影响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同时造成孩子们因感冒或不适而缺课,增加学习上的压力。肠道菌群作为肠道的第一道防线,可以在肠腔内形成保护屏障,同时也可以通过免疫系统的调节增强儿童的抵抗力。
在这一背景下,儿童饮食中添加益生菌作为提高自然防御能力以及维持肠道健康的自然方法,越来越得到提倡。
看不见的肠道卫士——选择菌株有“讲究”
现代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多可能造成肠道微生态应激的因素,这在儿童群体中最常见的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如缺乏膳食纤维的摄入、日常学业的压力以及药物的使用(如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从肚子疼到不规则排便和便秘,到胃肠道感染和乳糖不耐受,肠道不适大都可以归咎于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这在青少年群体中尤为明显,这反过来又极大地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平衡。更具体地说,肠易激综合征(IBS)在年轻人群中的诊断越来越多,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儿童发病率为8%到17%,青少年发病率为13%至38%。
拉曼益生菌(Lallemand)通过体外试验来评价菌株黏附在特定的肠道上皮细胞的能力。瑞士乳杆菌Rosell- 52已经证明能加强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增加粘液分泌,从而维持肠道屏障的完整性。长期生活在压力之下可导致相关的肠胃不适,一个创新的临床研究表明,含有瑞士乳杆菌R-52的益生菌组合可明显降低压力导致的腹胀、胀气和腹痛等症状。
患有慢性便秘的人在肠道菌群上表现出与普通人的差异,除了提倡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外,均衡双歧杆菌种群也有利于正常的排便。特定的双歧杆菌可以帮助支持内源性双歧杆菌菌群——例如拉曼的动物双歧杆菌Lafti B94展示出其与低聚果糖及菊粉等益生元之间的良好协同作用,从而得以在40株菌株中筛选出来。
特定益生菌支持肠道屏障完整性的能力可以为IBS患者带来积极的好处。一些随机试验表明益生菌有助于减轻IBS症状,从而改善健康状况。例如鼠李糖乳杆菌Rosell-11和瑞士乳杆菌Rosell-52显示出改善IBS患者的腹压、腹胀、腹泻等症状的显着效果。针对乳糖不耐症患者,Kocian的研究发现,拉曼益生菌的补充有助于改善患者粪便形态,降低排便频率。
儿童更易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优秀菌株提供解决方案
健康、平衡的菌群是控制潜在病原体的关键。影响这种平衡的因素,如抗生素的使用、旅行、饮食改变和急性应激,可能导致肠道内潜在病原体的发展,这将容易演变成常见的消化道感染。如常见于儿童的急性腹泻和胃肠炎,由病毒(如轮状病毒)和细菌(大肠杆菌)引起。近年来,儿科临床抗生素使用十分广泛,国内部分基层医院门诊处方抗生素使用率甚至达90%以上,这导致抗生素相关腹泻(AAD)的发生率达5-39%,门诊儿童患者AAD的发生率达6.2%,儿科肺炎使用抗生素后腹泻的发生率为50%。胃溃疡患者中80%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感染,而相对于成人,儿童更易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50%以上成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儿童期获得,一旦感染,很少自然根除,严重者可引起组织恶变。
拉曼(Lallemand)通过体外试验筛选出针对肠道致病菌具有靶向抗菌特性的特定菌株,可以保护肠道抵抗潜在病原体。它们通过与病原体竞争营养物和粘附位点来增强肠道的自然屏障作用。此外,拉曼公司还深入研究了益生菌与免疫级联反应的相互作用。在大量研究基础上所筛选的菌株能够支持先天性和获得性肠道免疫防御能力,帮助人体对抗病原体。如鼠李糖乳杆菌Rosell-11和动物双歧杆菌Lafti B94具有调节炎症反应、平衡Th1/Th2反应的能力。
现在针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通常推荐使用益生菌配合抗生素治疗以防止腹泻。Aryayev的研究表明, Lacidofil?(R52+R11)可使儿童患AAD的相对风险降低80%。同时Lacidofil?也显示能降低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DAD)的风险。而有趣的是,在160名健康受试者接受抗生素治疗后进行的一项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益生菌摄入24小时内,发生腹泻的持续时间明显减少。在研究期间还测定了益生菌的存活情况,结果证明Lacidofil?与普通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治疗的兼容性。
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下,多个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患者在接受三联疗法的同时补充Lacidofil?,可显着提高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率,同时胃部糜烂以及溃疡部位恢复得更快。益生菌作为一个附加的治疗解决方案,除了提高传统疗程的疗效,还能减少其副作用,如腹泻、恶心等。
严重肠胃症状可能致命——拉曼菌株展现理想的效果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一种婴儿肠道严重的细菌感染。它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发病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根据胎龄和出生体重不同,发病率为2-28%。NEC和溃疡性结肠炎(UC)可能源于针对肠道菌群失衡的不适当的免疫应答。最近的证据表明,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肠道生态系统的稳态来帮助患此类疾病的病人。一项包括100名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婴儿的研究显示,Lafti B94乳双歧杆菌可以明显降低NEC的发病率(p<0.001)以及死亡率(p<0.003)。同时还发现,实验组的新生儿能更快达到完整肠内喂养,新生儿护理的时间也更短。
在危重病护理条件下提供益生菌的临床研究需要谨慎对待。在这些情况下,益生菌只在医疗监督下使用。尽管如此,这些研究仍然切实证明了益生菌对肠道健康支持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