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消息称,蕨菜中含有一种名为“原蕨苷”的致癌物质,食用后会引发癌症;即使将蕨菜煮熟,也100%致癌。蕨根粉是从野生蕨菜的根里提炼出来的淀粉,而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有研究发现蕨菜的致癌风险。1983年日本科学家指出,蕨菜中有一种叫做“原蕨苷”的天然毒素,它有很强的致癌性。在人群流行病学中,科学家调查也发现,喜欢吃蕨菜与胃癌、食道癌等恶性肿瘤有关联。基于这样的结果,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蕨菜归为2B类致癌物,与氯仿、敌敌畏、硝基苯等物质归在一起。令人庆幸的是,蕨菜中不同部位的原蕨苷含量也有很大差异,叶部的“原蕨苷”含量约是根部的10倍。而且,蕨的叶部位在经过浸泡漂焯、蒸煮煎炒后,原蕨苷的含量也会大大减少,最多可减至90%。所以,处理得当的蕨菜也不一定有很大风险。而且,实际生活中癌症是否真正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经年累月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致癌物的作用外,遗传因素、生活习惯、居住环境等因素都对癌症是否发生产生影响。
看到这里,有人或许会如释重负,打算狂吃几盘蕨根粉压压惊。可别太早得意!虽然癌症很大程度与基因有关,但健康的生活方式仍非常重要的。不要忘记致癌物的致癌强度离不开摄入剂量。就算蕨菜只是2B级致癌物,长期大量地吃,既营养不均衡,还可能会增加患癌风险。那么吃多少才是比较合理、安全呢?蕨菜的致癌性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安全剂量”,也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为了降低它的风险,建议还是尽量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