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造反式脂肪酸为何如此不受待见?
人造反式脂肪酸主要是在对植物油进行氢化改进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多为固态或半固态,熔点较高。因此,部分氢化油中是人造反式脂肪酸主要来源。最早,在1902年德国化学家诺门发明氢化油后,由于其价格低,好储存,保质期长和口感好等特点,成为食品工业和消费者的宠儿,被广泛应用。而如今,部分氢化油已经被认为是不安全产品。2015年6月16日,继丹麦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宣布,3年后将全面禁用含有反式脂肪(反式脂肪酸)的添加剂。
2002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报告指出,反式脂肪(酸)会增加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俗称坏蛋白)水平,增加心脏病的患病率。此外,它还能降低起保护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让血小板更加粘稠,容易形成血栓,导致心脏病。高反式脂肪(酸)饮食会使得患心脏病风险增加21%,死亡风险增加28%。有统计数据显示,反式脂肪(酸)每年在全球导致50多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2
各国反式脂肪酸摄入情况
为了增进心血管健康,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摄取的反式脂肪酸不超过摄取总热量的1%,大约相当于2克。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认为,每份食品反式脂肪含量不应超过0.5克。欧洲国家对反式脂肪酸占总脂肪的含量也有一些规定:荷兰<5%,法国<3.8%,瑞典<5%,澳洲<3%以下、丹麦<2%。
而我国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相对较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在2011年开展了为期两年的“我国居民反式脂肪酸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项目。评估报告指出,我国反式脂肪酸总摄入量的71%是来自加工食品,其中又以使用植物油最高占50%(如植物人造黄油蛋糕、含植脂末的奶茶等);而29%是属于天然存在的,如奶类等。我国居民通过膳食摄入的反式脂肪酸所提供的能量占膳食总能量的百分比仅为0.16%,北京、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居民也仅为0.30%,均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1%的限值。尽管如此,我国仍有0.4%的城市居民摄入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值。
3
我国针对反式脂肪酸有哪些“行动”?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提出“我国2岁以上儿童和成人膳食中来源于食品工业加工产生的反式脂肪酸的最高限量为膳食总能量的1%,”大致相当于2g。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
2013年1月1日实施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明确规定,如食品配料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必须在食品标签的营养成分表中标示反式脂肪酸含量。婴儿配方奶粉等食品标准还规定,不应使用氢化油脂。
4
此次“取代”行动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正所谓“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世界卫生组织的这次计划主要在清除人造反式脂肪酸,达到实现控制反式脂肪酸摄入量的目的,或将会对一大批与反式脂肪酸生产或使用的企业造成一定影响,但是计划到2023年才完全清除人造反式脂肪酸的使用,给了企业一定的缓冲期。这期间,相应生产企业应当优化自身生产工艺,或可能实现去除氢化油中反式脂肪酸,同时转嫁氢化油其他使用途径。其他下游企业可以寻求取代部分氢化油的更健康的食品添加剂。此次的“取代”方案出台后,有人担心,食品加工业不用部分氢化油,新的食品添加剂成本会不会提高,会不会有其他潜在危害?这也是2015年美国禁用反式脂肪后大多民众担心的问题,现在主流取代产品是饱和脂肪酸和棕榈油,由此看来,此种担心或许也是多余的。
此外,抛开摄入量谈危害,也是耍流氓。由于我国反式脂肪酸摄入量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值,相对欧美国家而言,此次世界卫生组织的“取代”计划,对我国消费者来说或将影响不大。但是,我国应立足“全民营养健康”的角度,实时跟踪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制定合理膳食指南,加大营养健康知识的宣传,增强全民营养饮食意识。
TIPS
1)反式脂肪酸主要存在来源:
天然来源:反刍动物如牛、羊的肉、脂肪、乳和乳制品中均含有反式脂肪酸,牛奶中反式脂肪酸约占脂肪酸总量的4-9%,人乳约占2-6%。
加工来源:主要是在油脂的氢化、精炼过程中产生,食物煎炒烹炸过程中油温过高且时间过长也会产生少量反式脂肪酸。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它的踪影:奶油蛋糕、面包、曲奇、薄脆饼、香香滑滑的奶茶、冰激凌、咖啡伴侣、人造奶油巧克力、西式快餐店的炸鱼、炸薯条、炸鸡腿、洋葱圈等都使用了氢化植物油的食品都可能含有较高含量的反式脂肪酸。食用植物油如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玉米油等也会含有少量反式脂肪酸。
2)给消费者建议
由于反式脂肪酸是天然存在的,要完全消除反式脂肪酸是不可能的。因此,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应查看配料表:若配料表中含人造奶油、起酥油、氢化植物油、代可可脂、植脂末等配料时,应仔细查看产品的营养成分表,尽可能选择反式脂肪酸含量较低的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购买食品时,标签上反式脂肪酸为“0”或不是真正的没有反式脂肪酸,GB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对反式脂肪酸“0”界限值规定是≤0.3g/100g(100mL)。当然,我们也正在根据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同时结合国际情况,或对此限值做出调整。
参考文献:
[1]WHO plan to eliminateindustrially-produced trans-fatty acids from global food supply[OL].WorldHealth Organization(2018-5-14)
http://www.who.int/news-room/detail/14-05-2018-who-plan-to-eliminate-industrially-produced-trans-fatty-acids-from-global-food-supply.
[2] 马冠生.美国为啥要禁止反式脂肪[J].生命与灾害.2015(7):40-42.
[3] The FDA’s Determination onArtificial Trans Fat: A Long Time Coming[OL].HealthAffairsblog.https://www.healthaffairs.org/do/10.1377/hblog20150623.048752/full/.
[4] 美国 FDA 已下令禁用反式脂肪,食品制造业的替代方案会是什么?[OL]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436380.钱程(2017-11-29).
[5]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M].科学出版社.2014.
[7] GB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1.
[8]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