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的健康观点还在关注“一天食用多少果蔬”时,有研究发现,食用果蔬在于“精”而不在“多”。据外媒4月18日报道,新的研究表明,进食果蔬数量的多少固然重要,但只有在保证所进食的果蔬都未经过任何加工的前提下,人体所摄入的果蔬才能在调节情绪和改善心理健康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项研究发现,与食用经过加工的果蔬相比,食用未经过任何加工的胡萝卜、菠菜、黄瓜、苹果和香蕉等果蔬类食物对减少患精神疾病的风险以及对改善心理健康状况都有明显的作用。上述相关发现被刊登在杂志《心理学前沿》之上。
来自新西兰达尼丁市奥塔哥大学的研究者们表示,在此次研究中,对来自新西兰或美国多400多位年龄介于18岁至25岁之间的青年人进行了调查研究。经过研究发现,处于这一年龄段的群体摄入果蔬的量是最少的。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对象们回答了有关自身心理健康、食用加工果蔬和未加工果蔬的情况的问题。除此之外,研究者们也对其他影响这些研究对象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如睡眠、锻炼以及慢性健康状况进行了了解。
研究结果表明,摄入更多未经加工的果蔬类食物的人群患精神疾病的风险明显较低,沮丧和失落的情绪在他们身上更是几乎不存在。而且,这类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明显的改善,他们有着更为积极的情绪,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也更高。然而,那些食用经过加工的果蔬类食物的人群的心理健康状态却远远比不上食用新鲜果蔬的人群,这让人大跌眼镜。
进行这项研究的核心成员塔姆林 康纳博士(Tamlin Conner)称,“这项研究的成果显得越发重要,因为让日常饮食习惯等生活方式朝着健康的方向改变,或许就可以对改善我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有莫大的帮助。”康纳博士还表示,食用经过加工的果蔬类食品的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要比食用未加工果蔬的人群差很有可能是因为加工食物的过程会让果蔬中的有助于改善人类心理健康状况的营养成分流失。
排名前10位能改善人类心理健康状态的果蔬为:胡萝卜、香蕉、苹果以及一些深绿色的蔬菜如菠菜、葡萄柚和莴苣,以及柑橘类的水果、新鲜浆果、黄瓜和奇异果。(实习编译:徐晓熠 审稿:田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