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因其酸甜的口感备受消费者青睐。但市面上的酸奶可谓五花八门,低温、常温、原味、果味……甚至有些厂家广告中宣传酸奶“添加了上百亿益生菌”“能够调理肠胃”。近日,某知名酸奶品牌就因乳酸菌含量与广告不符的问题遭到消费者投诉。酸奶中的乳酸菌是否只是商家用来做广告的噱头?
“上百亿益生菌”微不足道
近日,广东省珠海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对不同酸奶的乳酸菌总数、蛋白质和钙含量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低温酸奶经模拟消化测试,含有的乳酸菌数所剩无几,常温酸奶的含糖量整体偏高,甚至有些酸奶几乎未检出乳酸菌。
酸奶是往牛乳里添加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由这些菌将酸奶中的乳糖和蛋白质发酵成乳酸。酸奶在制作的过程中会把1/3的乳糖分解掉,从而减轻乳糖不耐受情况的发生,同时产生乳糖酶,有利于消化、吸收,酸奶的奶质普遍比普通牛奶要高,是对人体健康很有好处的食品。
但有些酸奶产品在广告中宣传自己的益生菌添加量达到上百亿,并且鼓吹这些活菌的功效,其实并没有依据。检测报告显示,大部分低温酸奶模拟消化后,含有的乳酸菌数所剩无几。
国家高级营养师蒋彤表示,其实此类宣传并不科学。除了胃酸的分解外,事实上,每毫升大肠菌群中就有上千亿个细菌,而肠道里的细菌总重约1.5公斤。就算全部抵达肠道,区区几亿个益生菌与其相比实在是微乎其微。
对于摄入多少益生菌可起到调节肠道的作用,营养学界仍未有定论。国家一级营养师刘璐表示,肠道可谓“细菌海洋”。如果进入人体肠道的有益菌数量很少的话,基本上起不到什么作用。
自制酸奶更要谨慎
随着酸奶机的热销,主打安全健康、无添加纯手工的自制酸奶备受追捧。但是,广州医科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系报告显示,如果操作不当、盲目自制,自制食品也会引“毒”上身。蒋彤表示,家里卫生、安全没有保证。
自制酸奶的基本原理是在牛奶中接种乳酸菌,让它在合适的温度下大量繁殖,把牛奶中的乳糖分解成乳酸,进而形成可口的酸奶。但普通家庭自制酸奶很难保证器具严格消毒,即使将牛奶煮沸,把制备酸奶的相关器皿全部在开水中消毒,在操作过程中也难免受到其他杂菌的污染。
同时,如果盛装酸奶或牛奶的容器没消毒或者我们在做酸奶前手没清洗干净,都可能让酸奶混入其他杂菌。这样做成的自制酸奶不仅不会更健康,很可能会引起腹泻、头晕、头痛、恶心等,甚至会造成一些食物中毒的情况。
选择酸奶要讲科学
蒋彤表示,胃黏膜里盛着高浓度的胃酸,具有极强的腐蚀能力。除了消化食物以外,酸奶中绝大部分的益生菌,还没到肠道,就被胃酸杀掉了,所以选择酸奶不能单凭乳酸菌这个噱头。
到底如何选择酸奶呢?蒋彤表示,不要轻信广告,购买时应该查看配料表。在注意单位蛋白质、钙质含量的同时,也要注意含糖量,避免可能造成的肥胖。同时,尽量选择低温产品,并在餐后饮用,以免影响对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吸收。
如果自制酸奶,首先要尽量选择购买生产日期比较新鲜的纯牛奶,不建议购买未经处理的原味鲜牛奶,自制过程中要注意灭菌:制作时最好戴上无菌手套,温度尽量控制在40℃~45℃之间,最好选用酸奶机恒温发酵,制作完成后保存时注意要用冰箱冷藏、密封保存,而且时间不要超过3天,每瓶酸奶食用时尽量一次性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