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谚语: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吃饺子捏上小人嘴,初六吃合子,合子夹七合子夹八合子夹九,一直吃到拐弯,初七人日吃寿面。
正月初二,谓之“开年”,按好多地方的老习俗,今儿是走亲访友拜年的日子。丰子恺先生在文章《过年》里就写道:“初二开始,镇上的亲友来往拜年。我父亲戴着红缨帽子,穿着外套,带着跟班出门。同时也有穿礼服的到我家拜年。”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带着三牲、糍粑、煎堆等礼品,走亲访友。
除了拜年,年初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回娘家。虽然也有地方回娘家的习俗是在正月初三,但无论是哪一天,新春佳节里,以“孝”为善行之首的中国人,女儿们都要携夫带子回娘家拜年,以示对父母关爱和养育之恩的报答。北方有句民谚,叫做“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赚”,按照这一习俗,初二是要吃面条的,图的是条条顺,意喻着一年顺顺当当。还有的地方把这吃面解释为迎女儿回门。
在陕西、山西等地,除夕擀好面条,要放在初二或初三吃,叫做“隔年面”,意为连年丰收、年年顺。
今天是大年初二,你有没有“回娘家”,有没有吃面呢?如今生活水平高了,对年饭的盼望不再是美食美味,更多的是讲究传统、情谊和氛围。如果你还没想好今天吃什么,不如先看看全国各地的风俗,在初二这一天都是拿什么菜饭来招待女婿的,或许会有灵感哦。
1、面
民间谚语说了:初一饺子初二面。所以,大年初二是要吃面的,有的地方把这种说法解释为迎女儿回门。
首先,初二的面讲究也不少。据说,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饺子面来做。而且这面须为冷汤。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后用冷水浸过,称为冷汤。现在一般都做成打卤面或者炸酱面,但也一定要用冷水浸过,保留“冷汤面”的风俗。
2、发糕
大年初二,广东恩平人用一种独特有趣的习俗“开年”:用一种叫作“发糕”的年糕,连同其他祭品拜祭祖先,拜完祖先全家吃发糕,还边吃边大喊:“开年吃发糕,财旺福又到!”
据介绍,恩平人年初二吃发糕开年的习俗源于明朝,相传当时恩平有一孤苦零丁的乞丐新年来临仍在街行乞。年初二那天,一个好心的点心铺老板收留了他,并教他做点心的技术,学成后又资助他回老家开点心铺。后来乞丐独创了一种与众不同的食品,挑到圩上去卖,人们第一次看到这种食品,甚觉新奇,问是什么东西,乞丐说是新年“发糕”,人们纷纷买来品尝。后来乞丐卖发糕发了财,资助穷家子女上学读书,一时传为佳话。此后,恩平人吃“发糕”拜祖开年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3、馄饨
在南方一些地方,年初二早上,天还没有亮,人们就要起床煮馄饨。据说因为馄饨长得像元宝,“开年”一早吃馄饨,取一年顺利发财之意。
4、饵块
云南凤羽人的习俗,大年初一包元霄,大年初二吃饵块,雷打不动。当然了,这饵块有两种吃法,一种是甜味的,一种是咸味的。
吃甜味是无可奈何,因为这一年家里没有杀年猪,没有什么可以用来煮饵块的好肉食,加上头天早上就吃的是元霄了,再吃甜的就重了。吃咸味的才最正宗,年猪杀翻后,在大年初一下午开始在灶窝里炖的那一大土锅肉食,就是为第二天一大早的煮饵块准备的。
5、开年饭
大年初二既然称为开年,这一天要吃一顿丰盛的开年饭,寓意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在广东,尤其是做生意的人,认为“开年”与新一年的运情,有很大关系,因此,开年饭除了包括年夜饭必吃的好意头菜肴之外,有些家庭会斩些烧肉,取红皮赤壮,喻意健健康康;有些人会用生菜铺金菇,喻意“生财”及“金钱满地”等。
大年初二是女儿女婿“回娘家”给父母拜年。一般必吃年三十留下的东西。比如鸡是要把头,翅,脚,尾留着到初二吃。还有年夜的饭要多煮,留下到初二时吃,还必有腊肉香肠、鱼和面。无论哪种习俗,无论哪种吃食,中国人的年,都离不开团聚和祝福两个主题。拜年,是一种传承,是一个团聚的机会,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回门是喜,团聚是福,“年初二,回娘家,表孝心,传孝意”,一年的忙碌,趁着新春佳节,也该让父母享享儿孙绕膝的福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