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汉子般粗犷的甜水面
每当北方人嫌弃南方的面条不筋道时,甜水面总能被搬出来救场。虽然有一个软萌的名字,但实际有着粗旷的外形——筷子般粗细的面条,以及硬朗的口味——甜中带辣。筋道的面条配上咸鲜的酱汁,辣椒的香会在弹口的面条和花生碎充满口腔之后惊喜登场,这碗看起来鲜艳的面,味道其实更加鲜艳。一碗大概就三五根面条的甜水面,吃完既解了馋过了瘾,又不至于过饱。简直是是川厨治疗馋嘴的一道良方。
甜水面的关键是复制酱油,又叫复制甜红酱油,在不少川菜里都能看到它的踪影。酱油加上三奈、八角、花椒、姜等香料,以及提色的红糖熬制到粘稠,盛放在缸里,就像熟油海椒一样可以随时使用了。
霸气侧漏的肥肠粉制作
肥肠粉的粉用的是红苕粉。红苕其实就是红薯。制作新鲜的芍粉其实非常考验师傅的手艺,一只手端着装满红苕面浆的漏勺,另一只手用力按压浆面漏出苕粉。双手需要巧妙又精准的配合,才能保证压出来的苕粉粗细均匀。不仅如此,端漏勺的手还需要随机应变在水平上画圈,确保落入的芍粉不会糊成一锅。
肥肠粉也可以单独加菜,但菜单上写的冒节子是什么呢?其实就是猪小肠啦。打了结的猪小肠,一节一节像是帽结子,也方便夹取。加入各种香料炖足火候之后的冒节子,一口咬下去软糯富油,那种满足感只有舌头晓得。
下次点肥肠粉的时候,可以喊老板加份冒节子,再来个军屯锅盔,简直不能更本地人了。
热吃、冷吃用料都不一样的张凉粉
张凉粉的粉和肥肠粉的粉虽然是一个字,但不是一种东西。张凉粉有白凉粉(冷吃)和黄凉粉(热吃)两种。白凉粉是由豌豆粉制成(不是冰粉也不是凉糕!),和甜水面的粗细差不多,一根一根的,事先旋好之后一碗碗整齐码放在案台上,点单后直接浇上佐料就可以秒端上桌。
黄凉粉则是由大米加碱制成,一块一块吃起来有豆腐般细腻的口感,也被称做米豆腐。需要过水煮熟,再加佐料拌着吃。
皮薄肉嫩的钟水饺
北方的水饺皮薄馅厚,菜肉剁在一起,煮熟后直接蘸醋。钟水饺和北方水饺最大的区别有两个,一是水饺馅料不同。钟水饺比起北方水饺更小只,馅料是不加任何菜的净肉,剁成细泥的一小块肉馅包进皮里。细腻的肉馅和筋道的皮配合到一起,非常弹口。
二是水饺吃法也不同。出锅的饺子要淋上复制酱油、熟油海椒等佐料拌着吃。一碗水饺五六只,和甜水面异曲同工,吃了解馋又不占肚子。
蛋烘糕里包一切
吃完咸的,自然要来点甜的。如果成都的小吃只能选一个的话,我毫不犹豫一定是选蛋!烘!糕!这个花掉我整个童年零花钱的“罪魁祸首”。和广东的肠粉一样,最好吃的蛋烘糕一定是在路边。
鸡蛋和面打成糊,一勺面糊落入小铜锅,就得向老板报想要的馅儿了。再小的摊摊都至少有十种以上的瓶瓶罐罐,老板可以从里面舀出各式各样的味道,为你包上一切。在这里,没有咸甜之争,只要你敢想。芝麻糖是甜口经典,大头菜是咸口最爱。你也可以让老板给你包上一个奶油肉松,或花生酱土豆丝,甚至更新(an)奇(hei)的搭配。总之千万不要胆怯,不要限制想象力,任何奇特的搭配都会在老板见怪不怪、眼皮都不抬的须臾间,夹进外脆里嫩的蛋饼里送到你手边。
三口一个,就看你吃得快,还是老板摊得快。就算是饱饭后吃上三五个,也全然大丈夫!这大概就是蛋烘糕的魔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