蚵仔煎(闽南话读做ǒu—ā—jīan)又叫做海蛎煎,是闽南地区的知名小吃,据说在当地,要考验一个妇女的厨艺如何,关键就是看她蚵仔煎做得如何。这道小吃最早也是一款军旅食品,其起源与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有关。
▲郑成功雕像
1661年,郑成功率军进攻盘踞在台湾荷兰人。但由于荷兰人事先将粮食全部藏了起来,导致郑军出现了缺粮的局面。郑军将士在这种情况下就地取材,将蚵仔、地瓜粉用水和在了一起,然后做成了饼煎着吃,从而解决了军粮问题,并一举打败了荷兰侵略军,收复了宝岛台湾。从这以后,郑军将士发明的这种新吃法逐渐在民间流行开来,最终演变成了闽南名小吃——蚵仔煎。
▲蚵仔煎
8.素食香肠
香肠是一种深受大众欢迎的美味食品,但大部分香肠都是肉类制品,那么素食主义者们如果馋香肠了,该怎么办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吃素食香肠就能解决既解馋又不用吃肉的难题,可谓是一箭双雕,一石二鸟。
▲素食香肠
素食香肠最早出现在一战时期的德国,当时在英国海军的封锁下,德国城市生活物资匮乏,很多食品往往供不应求。在德国西部城市科隆,当地市长为了解决肉类缺乏的难题,于是就用大豆为原料制作了一款新型香肠,德国人将这种香肠称之为Friedenswurst(和平香肠),这就是素食香肠的最早起源。
一战结束后,素食香肠的生产工艺逐渐被推广到了世界各地,在让人们的餐盘变得更加丰富的同时,也给广大素食主义者们带来了莫大的福音。顺便说一句,发明素食香肠的那位科隆市市长不是别人,正式二战后担任联邦德国首任总理的康拉德·阿登纳。
▲康拉德·阿登纳
战争无疑是残酷的,但战争的内涵与外延又是极其复杂的。我们今天一边咀嚼着战争时代留下来的经典美食,一边品味着“祸兮福之所倚”的社会辩证法,我们的心中或许会有一分无奈,但更多的则是对人类命运的不解与自嘲。我们祈祷人世间煦日永照,我们期盼岁月间万物安好,愿那些至今仍带着些许硝烟气息的美味佳肴,能够在愉悦人类口腹的同时,也能够留住人类对和平的祈盼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