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管理评审的输入项的形式
输入信息可以按照部门或岗位进行总结汇总,也可针对以上各条形成单独输入材料。
一般情况下,输入材料中要有针对企业现状的改进建议,并作为管理评审会议上讨论的重点。
02 企业内外部因素的变化
内部因素包括组织结构、管理体系、工作类型和工作量、资源和技术能力等;
外部因素包括国家及行业要求或指导、相关组织要求和建议、来自认可企业的要求、管理部门的政策要求、来自行政方面需要、客户需求和供应商变化、社会发展影响等。
03 目标实现
体系运行是否充分及活动开展是否有效,包括预定目标是否达到,目标的量化指标是否切合实际,是否需要根据内外部要求做出调整等。评价应有充分的数据信息支持。
04 政策和程序的适宜性
主要指方针和管理体系文件是否与企业宗旨及发展战略相适应。识别调整方针和体系文件的必要性。
05 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措施的情况
包括之前管理评审措施落实情况及效果,跨评审周期措施计划及其进展的评价等。
06 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
本次管理评审周期内所实施的内部审核的结果。除关注不符合情况外,还应识别风险和改进措施的需求。
07 纠正措施
分析纠正措施的实施和验证情况,识别风险,识别需要加强监督管理的环节及改进事项。
08 由外部企业进行的评审
通常包括由顾客等企业相关方实施的评审,以及由认可企业、政府主管部门等独立第三方进行的评审。
09 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
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获得各因素的变化状况,评价现有资源的满足情况,识别企业工作领域、业务环境、人员、设施设备、培训等需求。
10 客户和人员的反馈
反馈包括顾客满意度调查结果、与客户的沟通记录和共同审查报告、员工的工作建议等;
应从中识别客户需求的变化以及企业的改进环节和事项,制定针对性措施。
011 投诉和申诉
分析客户的申投诉情况和趋势,识别风险和改进环节,制定针对措施。
12 实施改进的有效性
分析改进措施实施情况,评估措施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有效提升了自身技术能力、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及风险控制能力;
改进机会来源于企业活动的实施过程、客户反馈、纠正措施、管理评审、人员建议、风险评估、数据分析和能力验证结果等诸多方面。
企业还应对自身识别改进机会并实施改进的能力进行评估。
13 资源的充分性
可根据企业活动及检验活动、企业管理活动运行情况(包括质量活动的实施、各项职能的履行)判断资源需求的满足情况。
应考虑到现有人力和设备资源是否充足、预计工作量以及新员工和现有员工培训需求的信息。
资源包括技术资源和管理资源,技术资源包括人员、设备、设施环境等,管理资源包括岗位设置、人员、职能、权力等。
14 风险识别的结果
包括企业是否有对公正性风险的识别记录和措施、对体系运行过程风险的管理和措施,评价针对风险点所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是否能够在企业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贯彻风险管理思维。
15 保证结果有效性的输出
根据企业在质量监控方面做的工作、内外部质量控制结果及趋势等,分析企业策划的质量监控方案是否全面合理,确定质量监控是否可以保证产品和服务在技术上可靠,识别人员、环境设施、设备和方法等重要环节的风险及措施需求。
16 其他相关因素
与持续实现预期有关的因素,如监督/监控活动、培训;企业认为有必要评审的内容,如新业务介绍、财务结果、新的商业机遇、来源行政方面需要、相关组织要求、国家及行业要求或指导等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