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末次会议之前审核组讨论的内容:
(1)根据审核目标,汇总分析现场检查期间获得的所有审核发现,以及在审核过程中所收集的其他相关信息,包括确定符合信息及不符合,并进行不符合的统计与分析;
(2)考虑审核过程中固有的不确定因素(如抽样的局限性、审核员成员的个人主观性、收集信息的有限性等),并就这些因素导致的分歧进行有效沟通,对审核结论达成一致;
(3)如果审核计划中有规定,提出建议;
(4)讨论审核后续活动(适用时),如验证纠正措施的方式等。
2、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
(1)管理体系文件化信息与标准的符合性。
(2)方针、目标指标的适宜性和实现情况及能力。
(3)管理体系达到预期结果的情况。
(4)管理体系绩效符合要求的程度。
(5)相关方满意度。
(6)管理体系运行结果的合规性。
(7)自我完善和持续改进机制的建立与作用。
(8)管理者和员工的意识和参与情况。
(9)相关方对受审核组织有关的投诉、抱怨情况。
(10)其他需关注的方面。
3、形成审核结论:
审核结论分为“推荐通过认证/注册”“有条件推荐通过认证/注册”“不推荐通过/注册认证”三种。
(1)推荐通过认证/注册。审核时未发现不符合或发现的问题,对管理体系运行无明显影响;
(2)有条件推荐认证/注册。审核时发现的不符合对管理体系运行有一定影响,受审核方需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审核组长或其委托人确认有效后,建议推荐认证/注册。或者,审核时发现的不符合对管理体系运行有严重影响,受审核方应对不符合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经现场确认后审核组再做结论;
(3)不推荐认证/注册。受审核方的管理体系不满足标准要求,或严重不满足认证准则的要求,审核组不推荐认证/注册。
4、对纠正措施的验证:
(1)不符合原因分析是否准确?
(2)是否针对不符合项的原因确定了切实可行的纠正措施计划?
(3)纠正措施计划是否按规定的时间期限实施?
(4)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是否进行了自我验证?是否有效?
(5)纠正措施计划及实施结果是否有相应的记录?纠正措施引起的文件化信息的更改是否形成文件?是否得以实施?
(6)纠正措施的实施结果能否起到防止同类不符合项再次发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