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烟台  奶粉  保健品  海产品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检测应用 » 食品生产管理 » 体系认证 » 正文

纠正及持续改进管理程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0-09  来源:食农认证联盟公众号
核心提示:当前位置: 首页 质量管理 ISO质量体系 正文纠正及持续改进管理程序 发布日期:2023-10-09 来源:食农认证联盟公众号 作者:食品论坛网友 刚毅的海角......
1、目的
 
  对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及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中发现的不合格或不符合和潜在的不合格或不符合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消除其产生的原因,防止不合格或不符合的发生或再发生,以实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生产过程和产品中出现或潜在的不合格或不符合的原因分析及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和验证。
 
3、术语与定义
 
  3.1 纠正措施:
 
  为消除现有不符合项目或其它不希望情况产生的原因,以防止再次发生所采取的措施。
 
  3.2预防措施:
 
  为消除潜在不符合项目或其它不希望的原因以防止其发生所采取的措施。
 
  3.3持续改进:
 
  在产品符合质量要求上,有目标,有计划开展不断优化公司质量,服务和成本的活动。
 
  3.4持续改进项的选择
 
  不限于但包含对公司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议,也包含机器设备,仪器,工具,工艺等技术方面的改进。
 
4、权责
 
  4.1总经理/管理者代表:
 
  负责公司重大纠正与预防措施的审批及持续改进项目的收集,核定与评价。
 
  4.2职能部门:
 
  负责本部门的不符合项改善,及持续改进项目的确立与实施。
 
  4.3品管部:
 
  负责各检验阶段的不符合项的提出,对应改善结果的追踪,验证及持续改进状况进行监督。
 
5、程序内容
 
  5.1纠正与预防措施时机。
 
  5.1.1产品实现及内部审核过程中已开立《内部品质异常单》及《不符合项报告》的项目。
 
  5.1.2经不合格品评审处置的产品/物料,不符合项目已开立的《内部品质异常单》或《8D》。
 
  5.1.3公司外部(顾客,第三方机构)投诉或因品质问题产生的异常或不符合的项目。
 
  5.2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流程
 
  不合格、不符合或潜在不合格、不符合的信息→原因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必要性的评审→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验证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⑴效果明显→评审是否对管理体系进行修改⑵效果不明显→信息输入下一循环, 重新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直至达到预期效果为止。
 
  5.3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细则:
 
  5.3.1由不符合项发起部门/单位详细描述说明,并带出不符合项的评审结果。
 
  5.3.2责任接受部门组织对应改善团队根据不符合项描述与评审结果,给出此段内产品/物料的处置方法,并进行具体的根本原因分析(产生原因,流出原因)必要时采用一定的QC工具进行分析论证。
 
  5.3.3依产生原因确定影响范围,制定当下的改正措施并实施,由品管部确认实施效果。
 
  5.3.4 针对实施效果的评价,确定后续的可预防方法,并予以规定并统一。必要按《工程变更管理程序》执行对应的措施变更,并由改善团队追溯以确认改善项目结果是否已达要求,由监督部门予以记录结果。未达要求则需重新进行检讨改善。
 
  5.3.5 纠正与预防措施紧急情况下也可由会议讨论模式进行检讨与改善。重大纠正措施(损失巨大,影响恶劣,潜在性问题严重)需报管理者代表或总经理审批,指定人员监督。
 
  5.4 不合格、不符合持续改进项目的来源:
 
  本公司不合格、不符合的信息主要来源于以下方面:
 
  5.4.1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监视和测量中发现的产品食品安全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和隐患;生产检查中监理单位提出的整改通知单等;
 
  5.4.2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外部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
 
  5.4.3管理评审的信息及数据分析的输出;
 
  5.4.4顾客、相关方的投诉、抱怨及满意度的测量结果;
 
  5.4.5食品安全主管部门的意见;
 
  5.4.6市场信息等。
 
  5.5 持续改进项目管理流程
 
  持续改进项目由管理代表进行收集汇总,依据实际难易程度与改进后效果大小与其重要性进行项目分类,分为一般改善项与重点改善项,并提报总经理批准,一般改善项由各职能部门自行组织改善团队与定订计划报部门领导核准后执行;
 
  重点改善项需由管理者代表/总经理审核并参与改善过程的不定期(定期)监督。
 
  5.6不合格、不符合的原因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评审
 
  5.6.1各单位可采取统计技术或试验的方法,从人员、机械、物资、方法、环境和其他等方面来确定、分析已出现的不合格、不符合或潜在的不合格、不符合的原因。
 
  5.6.2对已出现的不合格、不符合由责任部门对不合格、不符合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确定,并对制定纠正措施的必要性和纠正措施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评审。
 
  5.6.3对潜在的不合格、不符合分别由各职能部门、行政部的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统计,分析和确定潜在不合格、不符合的原因,并对制定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预防措施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评审。
 
  5.7持续改进项目由部门或改进小组根据公司当前状况与资源,根据所排定的计划,利用相关的技术和方法来进行实施如:控制图,试验设计(DOE),PPM分析,运动/人机工程分析,防呆防错,价值分析等。
 
  5.8持续改进项目完成后,由改善部门领导进行效果验证,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并提报管理者代表对其进行评估与实施鼓励。对于效果显着的改进项目可纳入公司推广计划实施。对验证无效的提案重新组织分析并实施改进。
 
  5.9各职能部门应在取得改进成效的基础上总结,寻求进一步的改进机会,进行持续改善。
 
6、相关文件
 
  6.1《文件、资料和记录管理程序》
 
  6.2《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6.3《数据收集及统计管理程序》
 
  6.4《管理评审管理程序》
 
  6.5《不合格管理程序》
 
7、相关表单/记录
 
  7.1 《      持续改善报告》
 
  7.2 《持续改善提案管制一览表》
 
 
[ 检测应用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检测应用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