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HACCP的起源,想必大多数食品同仁都有所耳闻。
在此,本着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感恩精神再啰嗦几句。
HACCP体系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Pillsbury公司、美国宇航局和美国陆军Natick研究所共同开发的,主要用于航天食品中。该体系在用于美国太空计划食品制造时,防止了细菌性、病毒性病原体、毒素及化学和物理的能导致的疾病和对宇航员的伤害。
后来美国FDA陆续颁布了以HACCP原理为基础的低酸性和酸化罐头食品、水产品、禽肉、果蔬汁等一系列法规。为了符合这些法规的要求,保证我国出口食品的顺利发展,我国从1996起开始在一些出口食品生产企业推广HACCP体系,取得了显著效果。由此,HACCP的学习和应用在我国食品行业中蓬勃发展。
2002年3月20日,国家认监委为了提高食品生产企业的安全卫生质量的管理水平,规范“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认证工作,发布了《食品生产企业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体系认证管理规定》,自2002年5月1日起执行,拉开了我国HACCP体系认证的序幕。
2015年11月,认监委同GFSI(国际食品安全倡议组织)签署了《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管局与全球食品安全倡议合作谅解备忘录》,我国HACCP认证获得GFSI承认。这代表着我国的HACCP认证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走向了国际。这意味着我国获得HACCP认证的食品生产企业在进入GFSI成员的供应链的时候,不再需要成员的再次审核,或者去申请那些昂贵的国外认证。这是发展中国家第一个被GFSI承认的食品安全制度,意味着我国的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食品能够进入国际主流的高端市场。
2021年7月29日,国家认监委2021年第12号公告发布了新版《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实施规则》。新版规则中确定了新的认证依据,即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要求(V1.0)以及适用时,为满足进口国(地区)的需求,认证机构可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CAC)制定的《食品卫生通则》作为补充的认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