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的应用
维生素C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在植物中尤为丰富,很多动物也可以通过肝脏来合成,从整个自然界来看,维生素C在生物中并不缺乏。然而,人类、灵长类等少数动物缺乏合成维生素C的必要酶类,属于维生素C缺乏群体,只能通过饮食获得。由于维生素C分布的广泛性,正常饮食都可以获得足够的含量,但饮食结构失衡、消化功能下降、罹患疾病等多种因素也会导致维生素C的缺乏,此时就需要额外补充以满足机体的需要。
食品工业同样离不开维生素C的助力。首先,鉴于其强大的健康功能,可作为食品工业中的营养强化剂,用于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其次,维生素C具有显着的还原性,可作为抗氧化剂广泛用于食品加工,比如防止果蔬的褐变及肉类的变色等。在GB2760中,除了预切果蔬、小麦粉、果汁等少数几个分类有限量要求外,其他食品分类都可按需添加。
维生素C钙崭露头角
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维生素C的矛盾表现更为直接。维生素C的还原性使其非常不稳定,极易氧化失活,从而失去价值,为此,提高维生素C的稳定性一直是其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形成盐的形式是提高化学物质稳定性的重要途径之一,维生素C的盐类同样有效。早在1946年,美国就已研制出性质更稳定、吸收率更高的维生素C钙,其不仅在体内具有维生素C的全部作用,而且抗氧化作用优于维生素C,同时由于引入了钙离子,其营养性也得到提升,国外已经将其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饲料等行业。
我国是维生素C的主要生产国,其中78%以上的产量出口到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内销占比较小。随着环保要求的日趋严格以及市场竞争的需要,生产利润更高的高品质维生素C钙成为维生素C发展的重要出路。近些年,国内市场中维生素C钙的应用率也在逐年提升。
化妆品的"变革"
维生素C虽然廉价,却是化妆品中常用的原料之一。胶原蛋白是细胞间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皮肤弹性的关键所在,维生素C能够参与细胞间黏合物质的形成,对于提高皮肤弹性有显着效果。同时,维生素C还具备抗氧化、抗自由基、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功能,具有美白、淡斑的功效。维生素C钙的稳定性可以保证体内获得足够的活性维生素C,使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从而有利于护肤效果的提升,目前已经有很多化妆品开始使用维生素C钙替代传统的维生素C。
食品加工优势明显
与维生素C相比,维生素C钙在食品加工中的特性具有显着优势。
第一,维生素C钙的抗氧化性突出,性质更为稳定,可以减少其他抗氧化剂的使用。以预切鲜水果为例,GB2760中规定的维生素C在预切水果中的最大使用量为5g/kg,而维生素C钙的最大使用量仅为1g/kg,这并不是因为安全性的影响,而是出于效果的评判;
第二,维生素C钙的还原性可以抑制巯基氧化成二硫键,提高蛋白的活性。同时,钙离子的引入能够激活谷氨酰胺转氨酶的活性,起到增强肉制品凝胶特性的作用;
第三、氯化钠除了具有增强风味作用外,其在肉制品中还具有提高嫩度、凝胶性的作用,在减盐的大趋势下,寻找替代品是肉制品发展的重要方向。研究指出,维生素C钙能够在食盐减量的情况下不改变产品的质地和口感,其在低盐产品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优势。
营养补充有待拓展
维生素C钙可以称之为维生素C的升级品,作为营养强化剂能够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在补充维生素C的同时,还可以提供约10%的钙质,并且维生素C钙中钙质要比传统的碳酸钙容易吸收的多,其理应成为维生素C市场的主角,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根据《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的相关要求,食品营养强化剂应当按照本标准或卫生部公告中的名称标示。生产单位可选择使用以下三种方式中任一方式进行标示:
1、标示化合物名称(按照附录B或表C.1中化合物来源项下的名称标示);
2、同时标示营养素名称和化合物名称;
3、标示营养素名称(按照附录A或表C.1中营养强化剂项下的名称标示)。按照国际通行标示方式,鼓励生产单位在配料表中采用上述第1、2种方式进行标示。
GB14880规定,维生素C的来源有维生素C、维生素C钙、钾、钠的盐类、维生素C磷酸酯镁和维生素棕榈酸酯6种来源。
从实际表现来看,目前市面上的产品在维生素C的标识上绝大部分都是标注"维生素C",不否认有一些采用的是钙盐的形式,但从商业角度来看并不现实,充分展露特点才符合市场竞争的特点。也就是说,国内维生素C钙的应用并没有普及,随着市场的发展需要和消费者认知的提高,作为"主战区"的营养强化剂市场,未来将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