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壳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废弃物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重视。据统计,仅我国每年废弃的鸡蛋壳就有300多万吨,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随着对蛋壳认识的逐步提高,蛋壳被开发成饲料,作为畜禽钙质的补充剂,目前也是蛋壳的主要应用途径。
蛋壳粉的优势
蛋壳作为人体钙源的说法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但应用进展较为缓慢。在旧版GB14880-94营养强化剂标准中指出:"钙源可采用骨粉、蛋壳粉、活性离子钙等",然而在最新适用的2012版标准中仅剩下超细鲜骨粉,蛋壳粉被排除在外。
对于蛋壳粉开发进度缓慢的问题,其实也不难理解。首先,蛋壳的再利用是个大工程,我国是世界第一鸡蛋生产大国,2010年我国鸡蛋产量为2360万吨,2016年我国鸡蛋产量增长至2686万吨,2017年我国鸡蛋产量下滑至2632万吨,2018年鸡蛋产量回升至2659万吨,2019年则增长了5.5%。鸡蛋的产能虽然很大,但终端利用却十分分散,并且鸡蛋上残留的蛋液极易腐败,如果不能及时清洗利用,则会造成资源滞留,影响流转。而蛋壳作为废弃物是一个长期性的习惯问题。其次,蛋壳的主要功能是补钙,其钙质形式是价格低廉的碳酸钙,而对蛋壳利用势必增加蛋壳钙的成本,在经济性方面并没有吸引力,因此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
但事实并非如此,蛋壳粉在补钙的优势上要强于商品化的碳酸钙及超细鲜骨粉等。美国卫生研究院(NIH)的报告指出,无机钙制剂跟食物一起吃,人体吸收钙的效率都差不多,他们也主要依赖于胃酸分泌,把钙从制剂中释放出来,而食物又减缓了钙通过胃肠的速度,从而有更多的时间来吸收,也就是说,钙的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钙离子的释放。蛋壳的微观形态呈不规则的多孔结构,这就使得蛋壳更容易被打成细小颗粒,同时在组成基质蛋白质和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蛋壳粉会迅速分解,因此其吸收率要高于成片状的碳酸钙。
蛋壳粉的应用
蛋壳粉作为饲料和肥料是目前的主要应用形式,无需投入过多成本即可达到废物利用的效果。同时,对于饲料而言,蛋壳粉是一种多营养的物质,除了起到补钙的作用,还能补充一定的镁离子及多种有机物。在有机物方面主要依赖于蛋壳膜的贡献,蛋壳膜是一种以角膜为主体,与粘多糖类相结合的复合蛋白质,其包含了乙酰氨基葡萄糖半乳糖、葡萄糖醛酸、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及多种氨基酸等,在动物的应用补充上有重要意义。
有报道指出,蛋壳粉在化妆品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优势,在化妆品中加入1%的蛋壳粉,有防止皮肤过敏的作用,但具体产品在市场上尚未发现。蛋壳粉在儿童牙膏方面也有一定的潜在应用,当羟基磷灰石浓度在5%时能够明显地抑制变形链球菌的生长,有助于牙釉质再矿化,增强抗龋齿能力。蛋壳粉含有一定量的羟基磷灰石,能够有效降低使用"氟"牙膏造成的氟风险。在医药方面,蛋壳粉可直接入药,将洗净的蛋壳在铁锅里用微火烘黄粉碎过筛即可作为蛋壳药粉,用于小儿营养不良和成人粘膜型胃炎、胃痛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症的治疗。蛋壳膜也是一种优质的医疗材料,可以做成创伤敷料、止血剂等。
蛋壳粉在食品中的应用
早在2013年,日本就用湿式球磨机制造出了平均粒径只有0.3μm的蛋壳粉,无论是在钙含量,还是可应用性上都有出色的表现,可以说日本在蛋壳食用化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据悉,目前在日本已经有很多补钙类的功能食品应用了蛋壳粉。
国内的蛋壳粉产品也比较有限,常作为特殊原料突破口的保健食品也并不多见,据查询,目前仅有两款以蛋壳为原料的补钙产品,从目前来看,消费者对于蛋壳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市场冷清也在情理之中。
与骨粉的优劣对比
如果说蛋壳粉有竞争对手的话,骨粉一定位列首位。
首先,骨粉的应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是常用的营养强化物质之一,有相应的法规支撑。而蛋壳粉目前的定位较为尴尬,自从将其从钙源中剔除之后,目前查不到相应的规范文件,可应用性较为模糊。
其次,在补钙方面,骨粉似乎更有优势。骨粉中含有的是无定型磷酸氢钙和羟磷灰石晶体,不仅能够补充钙离子,而且能补充磷离子,二者的比值约为2:1,接近于体内吸收钙磷的比例。
从理论上来讲,蛋壳粉与超细鲜骨粉有着相似的应用途径,但蛋壳粉的优势也比较明显,其研磨的粒径可以更加小,在钙质释放、抗结块等方面更具优势。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指出了蛋壳粉在食品中应用的可行性,不仅可以作为营养强化剂,在品质改良方面也有一定助益,比如在面条中加入0.5%~1%,可提高抗拉强度1/4;在肉糜制品中加入0.75%~1.0%,破裂强度从510gf增至670~700gf。可以说,现阶段的蛋壳粉就像一块"璞玉",需精雕细琢方能"见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