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大、小茴香、花椒、姜、胡椒、薄荷、丁香、茉莉、桂花、玫瑰、肉豆蔻、桂皮、甘草、陈皮、香叶、罗汉果、紫蔻、砂仁、肉蔻、肉桂、木香、白芷、三奈、山渣
十三香简介
“十三香”就是指13种各具特色香味的中草药物,包括紫蔻、砂仁、肉蔻、肉桂、丁香、花椒、大料、小茴香、木香、白芷、三奈、良姜、干姜等。属调味料,厨房用品,佐料。
“十三香”的配比,一般应为:花椒、大料各5份,肉桂、三奈、陈皮、良姜、白芷各2份,其余各1份,然后把它们合在一起,就是“十三香”。分开使用也可,如茴香气味浓烈,用于制作素菜及豆制品最好;做牛、羊肉用白芷,可去除膻气增加鲜味,使肉质细嫩;熏肉、煮肠用肉桂,可使肉、肠香味浓郁,久食不腻;氽汤用陈皮和木香,可使气味淡雅而清香;做鱼用三奈和生姜,即能解除鱼腥,又可使鱼酥嫩相宜,香气横溢;熏制鸡、鸭、鹅肉,用肉蔻和丁香,可使熏味独特,嚼时鲜香盈口,满室芬芳。
制作“十三香”时原料必须充分晒干或烘干,粉碎过筛,而且越细越好。每种原料应该单独粉碎,分别存放,最好将其装在无毒无异味的食用塑料袋内,以防香料“回潮”或走味儿。使用时并非用量越多越好,一定要适量,因为桂皮、丁香、茴香、生姜以及胡椒等料,它们虽然属于天然调味品,但如果用量过度,同样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乃至毒性和诱变性,所以使用时应以“宁少勿多”为宜。
十三香调料各种成份的性味及营养价值
1、八角:性辛温、理气止痛,温中散寒,是菜肴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
2、丁香:辛温、香气浓烈,温肾助阳,温中止吐。
3、山奈:辛、苦温,温中散寒、理气止痛,少用。
4、山渣:性酸,消食化积、散瘀行滞,对高血压高血脂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一般以温煮为好,当茶饮也有良好的收效。
5、小茴:辛温、理气和胃、祛寒止痛,是烧鱼的常用调料。
6、木香:有广木香、云木香两种,行气止痛,气味浓香,但配料时少用。
7、甘松:辛、甘、温,近似香草药理,食欲不振,气郁胸闷,常用作卤盐水鹅。
8、甘草:甘、平、补中益气,泻火解毒,润肺祛痰,缓解药性,必备之药。
9、干姜:分南姜和北姜,辛、温、发汗解表,温中止呕,化痰温肾散寒,是家庭伤风感冒、胃子不好的必备之品。
10、白芷:发汗解表,祛风止痛,有抗菌作用,是龙虾调料必用之品。
11、豆蔻:气味辛、温、浓烈,化温和胃,产在印尼、马来西亚,是烧、卤、腌制菜肴的上好材料,龙虾调料必用之品。
12、当归:甘辛温,补血活气,止痛,一般与母鸡同煮,可起到滋补的作用。
13、肉桂:平常所说的桂皮,三年生,产于广西,温肾助阳,温通经脉。
14、肉蔻:辛温气浓香,涩肠止泻、温中行气,产于东南亚,是香料中的调味佳品。
15、花椒:四川产青椒为最佳,陕西产红花椒次之,山东与内地产再次之,温中散寒,止泻温脾,是家庭菜肴中的必用之品。
16、孜然:原产于新疆,现大部分都是甘肃孜然,是新疆烤羊肉串常用调料,清香型。
17、香叶:国内香叶质量差,进口香叶,香气浓郁,有较强的防腐作用。
18、辛庚:辛温、通鼻窍,我国各地都有。它的别名,木笼花、望春花、通春花,是卤菜烤肉的好材料。
19、胡椒:辛温、热、温中散寒,增进食欲,助消化。我国海南岛产白胡椒,广东、广西部分地方产黑胡椒,大量的黑胡椒从越南进口,是家庭必备的调味品。
20、草果:辛温、胸脘胀闷,食少治症,是烧卤鸡的主料,主产于广东。现价格昂贵。
21、草蔻:辛温,温中开胃。
22、阳春砂:辛温,是腌制卤菜的佳品,价格昂贵。
十三香调料的类型及使用
⑴辛温型:
八角、肉桂、小茴、花椒、丁香称五香,一般适合家庭小吃、瓜子、制酱等用,适用范围广泛,适合大众口味。一般市场上流通的五香粉都是以小茴、碎桂皮为主,八角、丁香很少,所以没有味道,真正制作起来,应该以八角、丁香为主,其它的为辅才行。
⑵麻辣型:
在五香的基础上加青川椒、荜菠、胡椒、豆蔻、干姜、草果、良姜等,在烧制当中,要投入适当的辣椒,以达到有辣、麻的口感。用法各异,在椒子和花椒可用热油炒,达到香的感觉,也有磨成粉状,也有全部投进锅中煮水用,那就是说每个厨师他有他本人的看法和爱好,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⑶浓香型:
在一般材料的基础上加香砂、肉蔻、豆蔻、辛庚,进口香叶,制成特有的香味,如香肠、烧鸡、卤鸡和高档次的烧烤。
⑷怪味型:
草果、草蔻、肉蔻、木香、山奈、青川椒、千年健、五加皮、杜仲另加五香以煮水,这种口味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⑸滋补型:
如天麻、罗汉果、当参、当归蔓长、肉桂作为辅料,佐以甲鱼、母鸡、狗肉之类,系大补,可壮阳补肾、益气补中,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接着是熟悉各常用香料:
香料作用
香药类
(1)八角,又名大茴香、木茴香、大料,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香。单用或与它药(香药)合用均美。主要用于烧、卤、炖、煨等动物性原料。有时也用于素菜。如炖萝卜、卤豆干等。八角是五香粉中的主要调料。也是卤水中的最主要的香料。
属性:性温。功用:治腹痛,平呕吐,理胃宜中,疗疝瘕,祛寒湿,疏肝暖胃。
(2)茴香(即茴香子),又名小茴香,草茴香。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香,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可。茴香的嫩叶可做饺子馅,但很少用于调味。茴香子主要用于卤、煮的禽畜菜肴或豆类、花生、豆制品等。
味道、属性、功用与八角基本相同。
(3)桂皮,又名肉桂,即桂树之皮。属香木类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香,一般都是与它药合用,很少单用。主要用于卤、烧、煮、煨的禽畜野兽等菜肴。是卤水中的主要调料。
属性:性大热,燥火。功用:益肝,通经,行血,祛寒,除湿。
(4)桂枝,即桂树之细枝,味道、用途、属性、功用与桂皮相同,只不过不及桂皮味浓。
(5)香叶,即桂树之叶。味道、用途、属性、功用与桂皮相同,但味道较淡。
(6)砂姜,又名山奈、山辣。属香草类草本植物。本食香料。味道辛、香。生吃熟食均可。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佳。主要用烧、卤、煨、烤等动物性菜肴。常加工成粉末用之,在粤菜中使用较多。
属性:性温。功用:入脾胃,开郁结,辟恶气,治胃寒疼痛等症。
(7)当归,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甘、苦、香。主要用于炖、煮家畜或野兽类菜肴。因其味极浓,故用量甚微,否则,反败菜肴。
属性:性温。功用:补血活血,调气解表,治妇女月经不调、白带、痛经、贫血等症。为妇科良药。
(8)荆芥:属香草类草本植物,本食香料。味道辛、香,用途不广,有时用于烧、煮肉类,主要作菜用。
属性:性温。功用:入肺肝,疏风邪,清头目。
(9)紫苏,属香草类草本植物,本味两用。味道辛、香。用途不广。但用于炒田螺,味道极妙,有时用于煮牛羊肉等。
属性:性温。功用:解表散寒,理气和中,消痰定喘,行经活络。可治风寒感冒,发热恶寒,咳嗽气喘,恶心呕吐,食鱼蟹中毒等症,梗能顺气安胎。
(10)薄荷,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本两用。味道辛、香。用途不大,主要用于调制饮料和糖水,有时也用于甜肴。
属性:性温。功用:清头目,宣风寒,利咽喉,润心肺,辟口臭。
(11)黄栀子,又名山栀子,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也是天然色素,色橙红或橙黄。味道微苦、淡香。用途不大,有时用于禽类或米制品的调味,一般以调色为主。
属性:性寒。功用:清热泻火,可清心肺之热,主治热病心烦,目赤、黄疸、吐血、衄血、热毒、疮疡等症。
(12)白芷,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一般都是与它药合用。主要用于卤、烧、煨的禽畜野味菜肴。
属性:性温。功用:祛寒除湿,消肿排脓,清头目。
(13)白豆蔻,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与它药合用。常用于烧、卤、煨等禽畜菜肴。
属性:性热、燥火。功用:入肺,宣邪破滞,和胃止呕。
(14)草豆蔻,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微甘。与它药合用,主要用于卤、煮、烧、焖、煨的禽畜野味等菜肴。
属性:性热。功用:味性较白豆蔻猛,暖胃温中,疗心腹寒痛,宣胸利膈,治呕吐,燥湿强脾,能解郁痰内毒。
(15)肉豆蔻,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苦。与它药合之,用于卤煮禽畜菜肴。
属性:性温。功用:温中散逆,入胃除邪,下气行痰,厚肠止泻。
(16)草果,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与它药合用,用于烧、卤、煮、煨等荤菜。
属性:性热燥火。功用:破瘴疠之气,发脾胃之寒,截疟除痰。
(17)姜黄,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苦。它是色味两用的香料,既是香料,又是天然色素。一般以调色为主,与它药合用,用于牛羊类菜肴,有时也用于鸡鸭鱼虾类菜肴。它还是咖喱粉、沙嗲酱中的主要用料。
属性:性温。功用:破气行瘀,祛风除寒,消肿止痛。
(18)砂仁,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与它药合用,主要用于烧、卤、煨、煮等荤菜或豆制品。
属性:性温。功用:逐寒快气,止呕吐,治胃痛,消滞化痰。
(19)良姜,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与它药合之,用于烧、卤、煨等菜肴。
属性:性温。功用:除寒,止心腹之疼,散逆治清涎呕吐。
(20)丁香,又名鸡舌香,属香木类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苦。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可。常用于扣蒸、烧、煨、煮、卤等菜肴。如丁香鸡、丁香牛肉、丁香豆腐皮等。因其味极其浓郁,故不可多用,不然,则适得其反。
属性:性温。功用:宣中暖胃,益肾壮阳,治呕吐。
(21)花椒,又叫川椒,其实并非四川独有,也并非四川产的好。我国华北、西北、华中、华东等地区均有生产。花椒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麻、香。凡动物原料皆可用之。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宜,但多用于炸、煮、卤、烧、炒、烤、煎等菜肴。荤素皆宜,在川菜中,对花椒的使用,较广较多。
(22)孜然,味食香料,味辛、香。通常是单用,主要用于烤、煎、炸的羊肉、牛肉、鸡、鱼等菜肴。是西北地区常用而喜欢的一种香料。孜然的味道极其浓烈而且特殊。南方人较难接受此味,故在南方菜中极少有孜然的菜肴。
属性:性热。功用:宣风祛寒,暖胃除湿。
(23)胡椒,属藤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浓辛、香。一切动物原料皆可用之。汤、菜均宜。因其味道极其浓烈,故用量甚微。常研成粉用之。胡椒在粤菜中用得较广。
属性:性热。功用:散寒,下气,宽中,消风,除痰。
注:胡椒能发疮助火,伤阴,胃热火旺者忌吃。
(24)甘草,又名甜草,属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甘。主要用于腌腊制品及卤菜。
属性:性平。功用:和中,解百毒,补气润肺,止咳,泻火,止一切痛,可治气虚乏力,食少便溏,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疮疡中毒,脘腹及四肢痉挛作痛等症。 图片
注:多食令人呕吐。
(25)罗汉果,属藤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主要用于卤菜。
属性:性凉。功用:清热,解毒,益气,润肺,化痰,止咳,解暑,生津,清肝,明目,润肠,舒胃,可治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的多种疾病,尤其对支气管炎、急慢性咽喉炎、哮喘、高血压、糖尿病等症均有显着疗效。
(26)香茅,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香,微甘。通常是研成粉用之。主要用于烧烤类菜肴。也用于调制复合酱料。
属性:性寒。功用:降火,利水,清肺。
(27)陈皮,即干桔子皮。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苦、香。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宜。主要用于烧、卤、扣蒸、煨等荤菜。也用于调制复合酱料。
属性:性温。功用,驱寒除湿,理气散逆,止咳痰。
(28)橙叶,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用途、属性、功用与陈皮相同。
(29)乌梅,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酸、香,其用途不大,只用于调制酸甜汁,或加入醋中泡之,使醋味更美。
几种常见的调料
1、绍酒
绍酒是浙江绍兴生产的着名黄酒,相传在2300年前的战国时代就开始酿造。其主要原料是上等糯米、黍米,以麦曲和药酒进行糖化和酒精发酵,成酒后又用坛子密封贮藏,储存的时间越长,酒味越醇香。绍酒的酒精浓度低,一般在14.5度左右,香气浓郁,口味甘醇,颜色淡黄,其品种有加饭酒、元红酒、善酿酒、花雕酒等。绍酒是去腥、增香的调料。潮菜许多菜肴都是用绍酒作调料,故也称料酒。
2、川椒
川椒是四川产的花椒。花椒是花椒树的果实,立秋前后成熟,果实呈红色或淡红色。除四川外,河南、河北、江苏、浙江及山东、陕西均有产,但以四川的质量最佳。花椒含较多的钙、磷,香味浓郁,并有辛辣味,能去腥增香。潮州菜有“炸川椒肫球”,另制作“果肉”及“美味熏香鸡”、“炸芙蓉肉”等众多菜肴和烹调卤味,都以川椒为调料。使用时,一般是先用慢火把川椒略炒一下(以不烧黑为原则),然后研成细末。
3、桂皮
桂皮是桂树的皮,晒干后呈圆筒形或半圆筒形,红棕色,产于两广、两湖及云南、四川等地,含有挥发油约1%,油中有水芥烯、丁香油酚等成分,气清香,味微甜辛,适用于腥臊味原料的调味。桂皮分桶桂、厚肉桂、薄肉桂三种,桶桂为嫩桂树的皮,质细、洁净、甜香、味正,呈土黄色,质量最好。厚肉桂外表粗糙,味厚,皮色紫红,炖肉最佳。薄肉桂外皮较细,肉纹细,表皮灰色,里皮红黄色,只有薄香。潮菜烹制卤味品常用桂皮作调料。
4、丁香
丁香是丁香树的花蕾,呈紫红色,采摘干晒成暗棕色或棕黑色,芳香而含辛味,性温。产于亚热带国家,我国海南岛也有产,多与其他植物香料合用。
5、八角
八角又名大料、大茴香,属亚热带植物,我国云贵、两广和福建有产。颜色紫褐,似八角星状,有甜味和强烈芳香味。八角含芳香油4.8%,因而产生香气,稍带辣味,是潮菜卤制品不可缺少的调料。
6、甘草
甘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有毛,花紫色,荚果褐色。干甘草是甘草树根,切片后为中药材,俗谚有“甘草和百药”之说。甘草性温,味甘甜,常与其他香料配合,如“美味熏香鸡”,使用甘草与八角、桂皮、川椒等作为配料。
7、五香粉
五香粉是由多种香料研末混合而成,赤褐色,浓香。五香粉各地均有生产,但选料和用料比例不大一致。常用的配料是桂皮、八角、花椒、甘草、丁香、香芒等。烹制卤品或香味较浓的菜肴,五香粉是其调味品。
8、花生酱、芝麻酱
花生酱是本地花生经精细挑选烘烤碾磨后用植物油熬煮加工而成。花生酱呈棕黄色,香味浓郁,营养丰富,是调味佳品。
芝麻酱纯粹用芝麻制作而成,其制作方法与花生酱相似,但制品溢发芝麻浓香,比花生酱更烈,颇受群众喜欢。
9、南姜白贡腐
南姜白贡腐为潮州市及澄海等地所生产。事先选用优质黄豆,先制成含水量较少的豆腐,然后切成长2厘米、高1.5厘米的贡腐胚,晒干后加热蒸炊,再晾干,加酱醅(即绿曲霉,起发酵作用)、盐水、白酒、南姜末、芝麻油等配料腌醅,分装于白陶瓷瓶中发酵,3个月后即可上市食用。成品呈乳黄色,质地细腻,有独特的腐乳香和南姜气味,鲜美爽口,既可作小菜,又是调味佳料。
潮州菜的酱碟、佐料使用较多,它在菜肴中起着辅助调味,增加美味,适口解腻,增进食欲的重要作用。
以上仅是中国的香料,如果是做意大利等菜肴则需要看其他的知识
咸味调料:
咸味自古就被列为五味之一。烹饪应用中咸味是主味是绝大多数复合味 的基础味,有“百味之主”之说,不仅一般菜品离不开咸味,就是糖醋 味、酸辣味等也要加入适量的咸味,才能使其滋味浓郁、适口。人类认 识并利用咸味的历史以相分泌当悠久,文献记载中国最早利用食盐约在 5千年前的黄帝时期
咸味调料包括:酱油、食盐、酱甜味调料
甜味古称甘,为五味之一:
甜味在烹饪中可单独用于调制甜味食品;也 可以参与调剂多种复合味型,使食品甘美可口,还可用于矫味,去苦、 去腥等,并有一定的解腻作用。在中国烹饪中,南方应用甜味较多,以 江苏的无锡菜用甜味最重,素有“甜出头,咸收口,浓油赤酱”之说。 自然界存在蜂蜜等天然甜味物,早已为人类所食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中已有“蜜”字。至东汉已有用甘蔗蔗汁制成的糖。
甜味调料包括:蜂蜜、食糖、饴糖
酸味调料:
酸味为五味之一,在烹饪中应用十分广泛,但一般不宜单独使用。酸有 收敛,固涩的效用,可助肠胃消化;还能去鱼腥,、解油腻,提味增 鲜,生香发色,开胃爽口,增强食欲,尤宜春季食用。
酸味调料包括:醋、番茄酱
辣味调料:
辣味实际上是触觉痛感而非味觉。不过由于习惯,也把它当作一“味 ”。
辣味调料包括:花椒、辣椒、姜、葱、蒜
鲜味调料:
鲜味是人们饮食中努力追求的一种美味,它能使人产生一种舒服愉快的感觉。鲜味主要来自氨基酸、核苷酸和琥珀酸,大多存在于肉畜、鱼 鲜、禽蛋等主料中。味精、虾籽、鱼露、蚝油、鲜笋、等食物也可以提 鲜。鲜味不能单独存在,只有同其他味配用,方可烘云托月交相生辉, 故有“无咸不鲜”,“无甜不鲜”的说法。
鲜味调料包括:鱼露、味精
法国:
百里香、迷迭香、月桂(香叶)、欧芹、龙蒿、肉豆蔻、藏红花、丁香花蕾、胡椒、葡萄酒、奶酪(多达450种)、橄榄油、
迷迭香
叶带有茶香,味辛辣、微苦。少量乾叶或新鲜叶片用于食物调料,特别用于羔羊、鸭、鸡、香肠、海味、填馅、炖菜、汤、马铃薯、番茄、萝卜、其他蔬菜及饮料,在西餐中迷迭香和百草香都是经常使用的香料,在牛排、土豆等料理中、以及烤制品种特别经常的使用。因味甚浓,在食前取出。古代认为迷迭香能增强记忆,在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中,它是纪念和忠诚的象徵。迷迭香稍带刺激性,在传统医学中是补药和搽剂中常用的芳香成分。现在,其芳香油是味美思酒和多种化妆品的配料。
别名海洋之露。常绿灌木,株直立,叶灰绿、狭细尖状,叶片发散松树香味,自古即被视为可增强记忆的药草。春夏开淡蓝色小花。迷迭香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常绿的灌木,夏天会开出蓝色的小花,看起来好像小水滴般,所以rosmarinus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海中之露」的意思。而迷迭香也有象征忠诚的意思,因此在欧洲的婚礼中也常见新娘子以迷迭香作为配饰,向世人昭告她对爱情的此情不渝。
迷迭香主茎高约1公尺(3尺,有时达2公尺〔7尺〕);叶线形,长约1公分(0.4寸),形似弯曲的松针,深绿色,上面光亮,下面白色,叶缘向叶背卷曲;花蓝色,成小簇生於叶腋,特别招惹蜜蜂。香精油含量0.3?2%,以蒸馏法获取,主要成分为2-茨醇(C10H18O)。
功用
消除胃气胀、增强记忆力、提神醒恼、减轻头痛症状、改善脱发的现像(孕妇不宜饮用)。
迷迭香茶拥有能令人头脑清醒的香味,能增强脑部的功能,可改善头痛,增运记忆力,对需要大量记忆的学生不妨多饮用迷迭香茶。
此外对伤风、腹胀、肥胖等亦很有功效。
改善语言、视觉、听力方面的障碍,增强注意力,治疗风湿痛,强化肝脏功能,降低血糖,有助于动脉硬化的治疗,助麻痹的四肢恢复活力。
具有较强的收敛作用,调理油腻不洁的肌肤,促进血液循环,刺激毛发再生。
印度:
咖喱、丁香、八角、小茴、豆蔻、辣椒粉、黄姜粉、格拉玛什拉粉、胡椒、辛香粉、
咖喱
(也写作咖哩)是由多种香料调配而成的酱料,常见于印度菜、泰国菜和日本菜等,一般伴随肉类和饭一起吃。咖哩是一种多样变作及特殊地调过味的菜肴,最有名的是印度和泰国烹调法,然而咖哩已经在亚太地区成为主流的菜肴之一。除了茶以外,咖哩是少数的真正泛亚的菜肴或饮料,但要指出的是,它的来源是来自于印度。印度口味是以混合各方的风格而做出含有异国风情菜肴而闻名的。
咖喱的种类很多,以国家来分,其源地就有印度、斯里兰卡、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以颜色来分,有红、青、黄、白之别,根据配料细节上的不同来区分种类口味的咖喱大约有十多种之多,这些迥异不同的香料的汇集在一起,就能够构成各种咖喱的各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浓郁香味。
咖喱是香料的结晶品,据说香料组成咖喱,是源于印度最初肉食以膻味极浓的羊肉 为主,单一种香料不能去其膻味,因此就用多种香料粉末组合而成的浓汁来烹调。这就是咖喱的来源。后来香料、咖喱传入了以肉食为主的欧洲各国,为了方便储存和运输,香料便以干货形式输出,粉末香料盛行至今。
最早出产香料的国家包括有印度、印尼、中国等,而当中的佼佼表者就是印度。困境中每每走出一条新血路,为什么印度能在香料中的成就如斯伟大,相信是因为他们终年闷热潮湿的天气所致。天气炎热,除了令人食欲大减之外,也令食物容易变坏及滋生细菌。将食物配入香料,能增加食物色香味之外,也能促进胃液分泌,令人胃口大增,同时更能令食物保存更久,正适合印度的天气。香料组成咖喱,是源于印度最初肉食以膻味极浓的羊肉为主,单一种香料并未能僻去其膻味,故便以多种干香料粉末组合而成的浓汁来烹调,没想到效果出奇地好。这便是坦米尔「卡利」(Curry)咖喱的来源。「卡利」的意思是「以不同香辛料制成的酱汁」—就是现在我们中国人翻译过来的「咖喱」了。
后来香料、咖喱等传入了以肉食为主的欧洲国家,贵族们都视如珍品,甚至有说为了方便输入更多香料所以大量造船,促进了航运的发展,干状的咖喱原料-不同的香料就是在那时期变得更加流行。因为船运需时,免令香料变坏便以干货形式输出,时至今日,香料粉末仍大行其道。随着时代进步,煮咖喱变得越来越方便,以往要晒干磨粉再混配、调味,现在固体的咖喱块甚至加热即可进食的包装咖喱已随处可见,咖喱已是一种方便不已的经济快捷又健康的食品,咖喱的起源是泰国,但是泰国的口味不好,想吃纯正的还是到印度尼西亚吧。
咖喱的种类很多,有红、青、黄、白之别;食用咖喱的国家很多,包括印度、斯里兰卡、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越南等。却不知道不同国家、不同咖喱到底有何不同。直到集合了被采访厨师的各种介绍,才理清个中端倪。
咖喱首先在南亚和东南亚等地传播,到17世纪,欧洲殖民者来到亚洲时把这些香料带到欧洲,继而传播到世界各处。咖哩在世界各地结合不同饮食文化而演变出各种不同风格和吃法。
咖喱(curry)的专有名词是从“kari”演化而来的,在泰米尔语(Tamil word)是指一种酱,是在南印度的多种菜肴的总合,用蔬菜或肉类做成且经常与米饭一起食用。咖哩这个词已经被广泛的使用,特别是在西半球,几乎任何加有香料的,加有酱料的菜肴或带有南亚和东南亚洲风格的菜肴都叫做咖哩。这个不严密的伞形结构的词,是英国统治主要所留下来的东西。这是一般的误解,认为所有用咖哩粉末或是用各种肉类、蔬菜做成的菜肴都是咖哩。在印度,咖哩这个词事实上是很少用。大部份菜肴包含了豆类(lentils)的菜叫“dahl”,意指这是一种用做备用的香料。肉类或是蔬菜做成的菜肴同样地给予特定的名字,用以区别烹调的方法或是特殊的香料使用。然而北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的菜肴的名字的确叫做咖哩(curry or khadi)——这包含了酸奶酪(yoghurt)、酥油(ghee)、印度酥油。
印度咖喱
印度可说是咖喱的鼻祖,地道的印度咖喱会以丁香、小茴香子、胡荽子、芥末子、黄姜粉和辣椒等香料调配而成,由于用料重,加上少以椰浆来减轻辣味,所以正宗的印度咖喱辣度强烈兼浓郁。
搭配咖哩的主食,随着地方所盛产农作物的不同而改变。如西印度多配以玉蜀黍、栗等所造成的面包;北方盛产麦子则多食面包;南方或东南方则以米食为主。印度咖哩成功的秘诀在于香料的组合与烹煮次序,而不在于炫丽复杂的烹调技巧。直到近代,并没有任何专门的咖哩食谱,因为咖哩的本质强调的是个人风格与创造性。没有固定食谱,反而令许多印度料理得以挤身世界级美食之列。正因为没有食谱,令咖哩即使在同一区域内,味道、外观都有着显着的不同。
对于咖哩的普遍印象,很多场合都会把焦点集中在印度咖哩(印度早期并没有所谓的咖哩)。之所以有这种情况,是基于印度咖哩其实就是所有咖哩的延伸,假如会制作印度咖哩,其它种类的咖哩就只是再加工或转换材料而已。在印度提到咖哩,大多指以肉汁或酱汁搭配米饭或面包的一种主食。
在印度,几乎每一个家庭的厨房都有许多香料,但却很少人使用咖哩粉,因为咖哩粉大都是要使用时才特意研磨的。另外有一种使用率极为频繁的调味料“garam masala”,其中“garam”意为辣,“masala”则为香料之意。
泰国咖喱
泰国咖哩分青咖喱、黄咖喱、红咖喱等多个种类。其中红咖哩最辣,不习惯的人进食时容易流眼泪。
泰国咖喱当中加入了椰酱来减低辣味和增强香味,而额外所加入的香茅、鱼露、月桂叶等香料,也令泰国咖喱独具一格。红咖喱是泰国人爱用的咖喱,由于加入了红咖喱酱,颜色带红,味道也较辣。泰式青咖喱大虾,由于用了芫茜和青柠皮等材料,所以咖喱呈青绿色,也是泰国驰名的咖喱,同样鲜美。
马来西亚咖喱
马来亚咖喱一般会加入芭蕉叶、椰丝及椰浆等当地特产,味道偏辣。当地华人、马来西亚人及印度人对咖哩的煮法都各尽不同,印度人的咖喱通常都不放椰浆,配料多是蔬菜、鱼类等,这与印度人平常吃素有莫大的关系。当地华人的咖哩料理叻沙面和咖喱面包,前者是把面放入咖喱汤内,配上黄豆芽、蚶、鸡肉、长豆、羊角豆等,由于马来咖哩面为“laksa”,因此称为“叻沙”。而咖哩面包就是把咖哩鸡装入面包里的简易料理。
新加坡咖喱
新加坡邻近马来西亚,所以其咖喱口味与马来西亚咖喱十分雷同,特别是味道较淡和清香。此外,新加坡咖喱用的椰汁和辣味就更少,味道颇为大众化。
斯里兰卡咖喱
斯里兰卡咖喱与印度咖喱同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斯里兰卡出产的香料质量较佳,做出来的咖喱就似乎更胜一筹。斯里兰卡咖喱肥牛粒煲,运用到的香料很丰富,难怪香浓非常,但辣味就较印度咖喱淡,而吸收了咖喱精华的肥牛粒,每一口都能令你充分体验咖喱的独特香味。
日本咖喱
除了印度及与其邻近的各国外,日本也是酷爱咖喱的国度,看看现在摆在超市货架上出售的各种咖喱粉、块咖喱,绝大多数的外包装上都打着日本风味的印记,差点要让人误以为日本才是咖喱的发祥地。其实,日本与印度虽然同处于亚洲,但日本人吃的咖喱却是到了明治维新时期才由欧洲传入的。似乎无论什么东西,一经传到日本,便转型为更加精致、细腻、温和的事物,与其本土文化巧妙地融为一体。咖喱传到日本后,也得到了新的发展。
日本咖喱一般不太辣,因为加入了浓缩果泥,所以甜味较重。虽然日式咖哩又称欧风咖哩,事实上还是由日本人所发明的。之所以称欧风咖喱,是因为其所用的稠化物为法式料理常用的奶油炒面糊(roux),多用来制作浓汤,而且香料取材也多倾向南印度风格。欧风咖哩虽然较为浓醇,但与印度相似料理比较起来,香料味还是明显不及。咖哩除了可以伴饭吃外,还可以作为拉面和乌龙面等汤面类食物的汤底,这方面和其他地方的咖哩有较大分别。北海道札幌地区有一种汤咖哩。
咖喱到了日本人手中,出现了可以大规模生产的咖喱粉与咖喱块。虽然不再像印度家庭自制的咖喱那样味道千变万化、自在随心,但胜在够方便,节省时间。不必上餐馆,不必费力气学厨艺、买材料,只要稍微加热,淋在米饭上即可食用。咖喱也因此成为了一种普通人可以随时享用的美味。
英国咖喱
英国曾经殖民统治过印度这片土地,当年结束殖民统治撤退之后,也一并把印度的料理烹调习惯一并带回大不列颠的土地上。有人打趣的说:全世界除印度这块次大陆以外,就属大不列颠这块土地的印度料理最为地道了。由此可知印度料理在英国的地位。
台湾咖喱
台湾咖喱承袭早期日本殖民台湾所遗留下来的风味,这是日本人当年前往英国学习科技等技术时,在船上看见印度籍船员,烹调时所见闻到的,从而带回日本,其特征为使用大量的姜黄所以色泽大多为鲜艳黄色,与淡淡的小茴香(cumin)气味,在台湾也有人使用咖喱粉直接添加于白米饭中作为炒饭食用。
咖喱的好处
咖喱在东南亚及南亚诸多国家的食谱中是不可或缺的作料。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又发现咖喱的新用途——可以防癌。
据印度亚洲通讯社近日报道,美国芝加哥洛约拉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咖喱中含有一种姜黄色素的化学物质,可以阻止癌细胞增殖,对预防癌症、特别是白血病效果明显。另外,姜黄色素还可以消除吸烟和加工食品对身体产生的有害作用。研究还发现,咖喱中含的其他成分孜然芹和胡荽等物质对心脏有益。
穆罕默德·纳齐尔是伯明翰一家酒店的主厨,他说:“多年来,我们一直对顾客说吃咖喱有益于身体健康,现在终于有科学根据了。”
据杜克大学的动物试验显示咖喱中的姜黄素可以使实验鼠大脑中的淀粉样蛋白分解,还能预防这种蛋白的生成。而大脑中大量淀粉样蛋白的沉积正是老年痴呆的主因,则每星期吃1-3次咖喱可预防老年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