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的王丽娟、胡志和、王星璇等人采用高压结合酶法降解凡纳滨对虾的虾蛋白、虾仁泥(虾肉)和虾仁的过敏原,采用豚鼠过敏性休克模型和致敏离体回肠攻击实验检测上述低敏虾制品的致敏性,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上述制品的过敏原水平,比较和分析动物模型实验和体外检测的差异性,明确动物实验在过敏原检测中的不可替代性。
1、高压结合酶法降解凡纳滨对虾过敏原的工艺条件及其低敏制品过敏原体外检测结果
从ELISA检测结果分析,经高压结合酶法处理的虾蛋白、虾肉和虾仁的过敏原性分别消减97.0%、94.1%和94.5%。
2、高压结合酶法制备的凡纳滨对虾低敏制品致敏性的在体检测结果
豚鼠全身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模型)
????
阴性对照组豚鼠在静脉注射后基本没有任何反应,未处理虾蛋白组(阳性对照)过敏反应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为100%,反应呈极强阳性。高压结合酶法制备的3 种“低敏虾制品”,过敏原性虽有所降低,但各组过敏反应发生仍为100%,经高压结合酶法处理的虾蛋白、虾肉和虾仁组豚鼠的死亡率分别为16.7%、50.0%和83.3%。
高压结合酶法制备的低敏虾制品引起的Schultz-Dale反应
用PBS致敏的各组豚鼠,其致敏肠段给予各观察物质进行攻击,肠平滑肌的收缩力较攻击前均变化很小,与阴性对照组(1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用未经处理的虾蛋白致敏各组豚鼠,采用PBS攻击,其肠段收缩力变化很小,与1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与阳性对照组(6组)比较,P<0.001;与6组比较,经未处理虾蛋白致敏的肠段,分别用经高压结合酶法处理的虾蛋白、虾肉和虾仁进行攻击,攻击后与攻击前比较,肠平滑肌的收缩力分别增强376.9%、766.2%和1 004.4%。
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体内体外的检测结果出现了不平行的现象,得出了不完全一致的结论,其可能的原因:体外检测的是过敏原的某一活性中心,虽然ELISA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且操作方便,但其仅能确定抗原与抗体是否发生了特异性结合,并不能判定过敏原的致敏性强弱。动物实验则是观察综合性的全身性反应,反应程度超过了体外检测结果,一方面说明过敏原消减还不够彻底、不够全面,还应做进一步的工艺优化,或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的方法进行过敏原降解。另一方面,由于食物过敏原结构复杂,体外检测过敏原要多方法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因此,在低过敏食品的开发过程中要注意过敏原的消除是否彻底,不能发生因过敏原的残留而导致过敏事件,对食物中过敏原的检测及其致敏性评价,无论方法灵敏度如何,体外检测都无法取代动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