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九月,从做了八年的油炸休闲食品,转到了短保质期的烘烤类糕点行业,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其中有一条就是“夏季产品保质期骤降,易发霉”,让原本售卖期就很短的产品,几乎失去了“生存”的能力。
我们当时的应对措施和以往的“人机料法环测”并没有什么不一样,对所有的环节进行盘查:
1. 人 员:人员经过更衣、粘发、洗手、消毒、烘干、过风淋,进入车间后每半小时用75%食用酒精消毒一次,进入车间会检查并记录所有员工的:工服的洁净度、人员的健康状态、手部受伤情况。
2. 机器:检查了熟区所有的生产设备、操作台、操作工器具等(包括维保状况、清洁状况),对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每天检查清洁和消毒记录。
3. 物料:所有的产品都是经过高温烘烤(最低170℃),中心温度冷却到25℃以下进行包装,包装材料也经过了微生物的涂抹测试结果合格。
4. 方法:所有的产品熟制后,推至冷却间进行自然冷却,2-4小时内冷却到25℃以下,迅速进入包装车间包装。整个操作环节,对每一款产品进行温度测试,杜绝中心温度过高就进入包装环节。
5. 环境:对所有的空调出风口、吸风口、墙角地面、门窗进行清洁;班后对所有的熟区进行臭氧灭菌。并对熟区的环境做落菌测试,霉菌的测试结果最多的皿也只是2-3个,(监控指标为:霉菌≤10个/皿),对比每个月的落菌测试结果,夏季的落菌情况也在可控范围内。
6. 测试:对产品进行出厂检验,不管是产品水分还是微生物,检测结果都为合格。
看到我们自己的盘查结果,我们也傻眼了,没有发现哪个环节存在问题啊,为什么产品保质期会骤降?为什么会在保质期内产品长霉?
2、第二次行动
第一次行动失败后,我们转变了问题思考点,既然盘查没有发现问题,产品又是霉菌大爆发,那么就从杀灭环境中的霉菌入手,反正杀杀菌总不会是坏的(注:工厂为新工厂,建筑用材和密封效果都十分先进),我们请了国内非常先进的两个科技公司,在实地考察后,协助我们用了喷雾杀菌,药剂为:复合季铵盐。
但是,杀菌后的测试结果是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霉菌的落菌数量竟然比喷雾杀菌前多了一倍不止!看到结果的时候,感觉手都是颤抖的,不可能啊?!!!但是随着每天的实验结果的呈现,不得不承认,使用喷雾杀菌后的空气霉菌数量是在抛物线的定点上,整个环境平复用了7天,才回复到杀菌前的水平。
3、第三次行动
随着前两次的行动失败,我们回归到问题的原点“夏季产品保质期骤降,易发霉”,既然霉菌滋生造成产品发霉,那么为什么不从最原始的霉菌生长条件来思考和突破?
那么霉菌生长的挑拣是什么?自然是温度和湿度!于是.....我们第三次行动非常简单粗暴,那就是买买买!买了三个除湿机,把熟区飘忽不定的50-75%的湿度,控制在50%以下。
然后...一切问题迎刃而解!今年整个夏季,我们的产品保质期稳定,再也没有出现“夏季产品保质期骤降,易发霉”的现象。微生物的控制,更重要的不是杀灭,而是抑制它的生长环境。
以上,是我对糕点加工 环境霉菌控制案例的分享,虽然整个过程如今回想起来充满了戏剧性,最终的解决方案并没有什么难度,不过是花钱买了几个除湿机就解决的事情。哈哈哈!这篇案例分享写到这个时候,也让我再一次感叹处理问题要从源头开始。
最后,我想说的是,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不管是厂区建设还是人机料法环测的控制,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对我们质量人来说,都是一份长长久久的挑战,片刻松懈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