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的张杼润、张瑞杰、赵津、朱璇*以新疆‘赛买提’杏为实验材料,探究EBR对杏果实冷害发生情况与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及其关系的影响,为完善低温胁迫下可溶性糖对果实的保护机制和采后果实低温适应性诱导提供参考依据。
1、EBR处理对杏果实冷藏期间冷害指数、冷害发病率的影响
对照组在贮藏第21天出现冷害症状,EBR处理组较对照组推后7 d出现冷害现象。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对照组与处理组冷害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且处理组杏果实冷害指数始终低于对照组。到贮藏第42天时,EBR处理组冷害指数比对照组低24.2%(P<0.05)。说明EBR处理可明显降低杏果实贮藏期间冷害指数。整个贮藏期EBR处理杏果实冷害发病率始终低于对照组,到贮藏期结束时,对照组杏果实冷害发病率为42.3%,EBR处理组为31.5%,比对照组低25.5%(P<0.05)。说明EBR处理可有效抑制杏果实冷害发病率,延缓杏果实冷害的发生。
2、EBR处理对杏果实冷藏期间细胞膜渗透率、MDA含量的影响
EBR处理后杏果实细胞膜渗透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处理组始终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在第28、42天分别比对照组低16.8%、17.4%,说明EBR处理可保护细胞膜结构完整性,有效抑制杏果实冷害的发生。整个低温贮藏期间EBR处理组MDA含量始终低于对照组,到第28天时,EBR处理组与对照组MDA含量分别达到0.68、0.84 nmol/g,随后差距逐渐加大,到贮藏期结束时EBR处理组MDA含量比对照组低22.3%(P<0.05)。表明EBR处理能有效抑制杏果实冷藏期间膜脂过氧化进程,从而延缓衰老。
3、EBR处理对杏果实冷藏期间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标准样中各组分依次的出峰顺序为果糖、山梨醇、葡萄糖和蔗糖,保留时间分别7.298、8.048、8.532、11.686 min。果糖含量在整个贮藏期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且EBR处理组杏果实果糖含量始终高于对照组。在贮藏前期,果糖含量保持平缓上升,对照组在21 d后,上升幅度陡然增大,而EBR处理组则推迟7 d后上升幅度显着加大。第35、42天时,处理组果糖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高49.5%和19.4%(P<0.05)。表明EBR处理可明显增加低温贮藏期间杏果实果糖含量。杏果实贮藏中后期(14~21 d)EBR处理组与对照组山梨醇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呈降-升-降的趋势,且EBR处理组含量始终高于对照组,在第7天时出现最大差异,此时处理组比对照组高18.2%(P<0.05),贮藏到42 d时,EBR处理组与对照组山梨醇含量均达到最低,表明EBR处理可增加杏果贮藏期间山梨醇含量,但贮藏结束时,两组山梨醇含量比初始均稍有下降。葡萄糖含量经E B R处理后在贮藏前期无明显变化,21 d后逐渐增大,直到贮藏结束时达到47.4 g/kg。对照组果实葡萄糖含量在冷藏开始时先逐步下降,14 d时达最低值后缓慢上升,到贮藏结束时比EBR处理组低31.2%(P<0.05)。表明EBR处理可显着增加低温贮藏期间杏果实葡萄糖含量。蔗糖含量变化与其他糖分相反,EBR处理后蔗糖含量始终低于对照组。0 d时两组蔗糖含量为28.8 g/kg,到第7天时,EBR处理组蔗糖含量上升到40.4 g/kg,低于对照组7.8%(P<0.05),随后下降到最低值22.1 g/kg(21 d时),低于对照组9.7%(P<0.05),之后缓慢上升,到贮藏结束时低于对照组13.1%(P<0.05)。对照组变化趋势与处理组相同。
结 论
24-表油菜素内酯可明显降低杏果实低温贮藏期间冷害指数、冷害发病率、丙二醛含量、细胞膜透性,显着提高杏果实果糖、山梨醇和葡萄糖含量(P<0.05),降低蔗糖含量(P<0.05)。表明24-表油菜素内酯能够增强杏果实抗冷性,其可能与诱导果糖、山梨醇和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