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度、弹性、咀嚼性等是评价肉制品质地的主要参数指标,对于肉糜制品而言,凝胶体系的状态是决定质地的主要因素,强劲的凝胶体系能提供稳定的网络结构,从而起到增加弹性、保水的作用。很多研究指出,食盐、食用胶、变性淀粉、磷酸盐等方式都可以显着提高产品的质地,而且不同处理方式之间相互关联,彼此发挥牵制、协同作用,下面我们剖析一下各个要素的作用机理及相互作用关系。
食盐
蛋白是形成稳定凝胶体系的基础物质,肉制品中常添加的大豆分离蛋白就是为了增加产品的口感而使用。肌原纤维蛋白是肌肉的主要蛋白质,在肌肉总含量中占比超过50%,而肌原纤维蛋白又是一种盐溶蛋白,通过添加食盐就可以促使蛋白质析出,形成凝胶体系,改善质地。有研究也指出,低浓度的NaCl会增加肉糜的出水出油率,脂肪微粒表面蛋白含量降低,使产品质构变差。
食盐是肉制品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因此食盐的添加对于凝胶体系的建立发挥基础性作用,食盐的添加势必会起到改善质构的作用。然而,现代健康生活方式强调低盐饮食,因此肉制品减盐已是大势所趋,并且食盐对质地的改善作用,在瘦肉含量少的肉制品中表现力非常弱,这就需要我们添加其他物质改善质构。
变性淀粉
肉糜制品价格相对低廉,肉的含量也相对较低,变性淀粉成为肉制品中常用的改良剂,变性淀粉是在淀粉分子上引入新的官能团或改变淀粉颗粒性状,从而改变淀粉的特性。肉糜制品中使用的变性淀粉以增稠、保水为主,糊化后可以显着提高产品的脆度,低端肉糜肠中常以变性淀粉为主,其优点是成本低,改善效果显着,缺点是韧性不足,产品无嚼劲。
食用胶
食用胶是肉制品中常用的添加剂,其本身是一种亲水胶体,能与水分子发生水化作用,其长链分子相互交联形成能将液体缠绕固定在内的三维连续式网络,获得坚固严密的结构以抵制外界压力,最终阻止体系的流动形成凝胶,能有效改善产品的硬度、脆性、韧性等。食用胶种类较多,其来源不同功能不同,肉制品中常使用的有卡拉胶、黄原胶、瓜尔豆胶、魔芋胶等,在肉制品中食用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磷酸盐
磷酸盐是肉制品中不可或缺的保水剂,主要有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以及六偏磷酸钠等,磷酸盐对于保水性的提高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一是改变pH,提高肌肉物理保水性,二是通过与球蛋白中结合的钙、镁离子螯合,破坏肌肉蛋白的网状结构,迫使包在结构中的可与水结合的极性基团被释放出来,从而提高其保水性。磷酸盐理化性质的差异使保水性不同,因此在磷酸盐使用上,常采用复合磷酸盐的方式,以充分适应肉制品环境。
对于肉糜制品质构的改善,不能靠单一因素进行调整,需要综合考量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比如氯化钠与食用胶,在低氯化钠浓度下,低浓度的食用胶即可起到明显改善效果,而在高浓度氯化钠环境下,低浓度的食用胶对质地改善并不明显。再比如食用胶与变性淀粉,二者的复配效果大于单一使用的效果,并且变性淀粉和食用胶可以相互弥补使用限量不足的问题。另外,环境因素也是影响产品质构的因素之一,超声波、高压处理等也能够对产品质构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