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周陆红、张鹏飞、王 新*等人从3 个省市采集的样品中分离鉴定出大肠杆菌,对其进行毒力因子检测、种群分型及药敏实验,同时得出肠外致病型大肠杆菌比例,从而为揭示大肠杆菌的致病机理提供依据,并通过其耐药性的检测来评估屠宰猪中大肠杆菌的耐药流行情况,并为其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从而保障公共健康安全。
1、毒力基因鉴定结果
从屠宰猪中共分离鉴定出77 株大肠杆菌,53 株来自陕西,16 株来自重庆,8 株来自河南。其中基因iutA的检出率最高为40.26%(31/77),而sfa/foc检出率仅为1.30%(1/77),papA和afa/dra检出率均为3.90%(3/77),kpsMT II检出率为11.69%(9/77),另外有49.36%(38/77)未能检出。77 株大肠杆菌中检测到含以上毒力因子超过2 种的菌株共有9 株,因此本研究中ExPEC分离率为11.69%(9/77)。
2、种群分型
ExPEC中有66.67%(6/9)属于A群系,22.22%(2/9)属于B2群系,11.11%(1/9)属于D群系,B1群系中无ExPEC。本实验分离所得的77 株大肠杆菌的优势群系为A群系,同时A群系也是9 株ExPEC中的优势群系。
3、药敏实验结果
菌株的耐药率
不同地区大肠杆菌耐药性不同,其中,陕西省来源的菌株对四环素、甲氧苄啶/磺胺甲二唑的耐药率较高,都为92.5%,对头孢曲松、头孢西丁、头孢哌酮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9%、3.8%、17.0%;重庆市来源的菌株对四环素、甲氧苄啶/磺胺甲二唑、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7.5%、93.8%和93.8%,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头孢西丁、头孢哌酮的敏感率均为100%,河南省来源的菌株对甲氧苄啶/磺胺甲二唑、氨苄西林、氯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87.5%、87.5%、87.5%,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的敏感率均为100%。
菌株的多重耐药性
实验结果表明3 个地区屠宰场中分离出的77 株大肠杆菌分离株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大多数菌株耐3~9 种药(70 株,90.91%),最高可对11 种抗生素耐药(1 株,1.30%),此菌株分离自陕西省的屠宰场。另外还分离出了1 株不耐本实验中选取的12 种抗生素的菌株,此菌株也分离自陕西省的屠宰场。其中,对6 种抗生素耐药的菌株最多,有17 株(22.08%),其次为耐5 种抗生素的菌株(15 株,19.48%),耐7 种抗生素(10 株,13.00%),耐8 种抗生素(9 株,11.69%),耐4 种抗生素(8 株,10.39%),耐9 种抗生素(6 株,7.79%),耐3 种抗生素(5 株,6.50%),耐10 种抗生素(2 株,2.60%),耐1 种抗生素(2 株,2.60%),耐2 种抗生素(1 株,1.30%)。本实验中共得出45 种耐药谱,主要耐药谱是四环素+卡那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氯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二唑+阿米卡星(7 株,9.10%)。
讨论与结论
目前,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肠道型致病菌方面,主要引起肠道性疾病,如常见的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及水肿病。但近几年,有数据显示ExPEC对人类和动物造成的病理变化无差别、对宿主的选择也无特异性,这说明动物可能是人类感染ExPEC的储存库,且极有可能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这应该引起重视。另外由于抗生素大量或不合理使用加剧了菌株的耐药现象,加之由于质粒等可移动元件(如携带mcr-1基因的质粒)的水平转移,其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可以进行重组,使得目前菌株的致病力及耐药状况愈加严重。因此更加应该注意抗生素的合理利用,以此来指导养殖业的合理用药,减少经济损失,并保障公共健康,以防获得耐药性的菌株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