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保健品  烟台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海产品  奶粉  小龙虾  全聚德 
 
当前位置: 首页 » 检测应用 » 检测技术 » 实验室常识 » 正文

扫描电镜下样品降解效应: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23
核心提示:当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时,随着观察时间增加,电子束可以永久改变甚至降解在被观察样品。我们并不喜欢这种降解过程,因为它会改变或甚至破坏观察细节,从而影响实验结果。本文会讲述降解效应的产生原因以及解决办法。
   当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时,随着观察时间增加,电子束可以永久改变甚至降解在被观察样品。我们并不喜欢这种降解过程,因为它会改变或甚至破坏观察细节,从而影响实验结果。本文会讲述降解效应的产生原因以及解决办法。
 
  在扫描电镜 SEM 中是使用聚焦电子束扫描样品表面,获取信号并处理来获得图像。电子由灯丝产生并被高压电场加速。高压一般在 1 kV 至 30 kV 之间,典型的束流一般在纳安范围。
 
  经过高压加速的电子与样品表面相互作用,对于不导电样品,这种相互作用可能损害样品和降解样品。该过程表现为样品表面产生的裂纹,或者是材料熔化甚至沸腾。降解速度随加速电压,观察束流和放大倍数的变化而变化。
 
  对于那些看起来像是熔化或沸腾了的样品,你可能会认为是由于材料被电子束加热导致的。 然而实际模拟结果表明,只有对于极端案例,温度才会达到材料的熔点。在这些极端案例中,是用极大束流、极高倍数聚焦极低热导系数的样品。不过,在低束流和低放大倍数下也可以发生降解效应,只是需要的时间更久些。
 
 
[ 检测应用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检测应用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