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精的分类以及能量重分配
瘦肉精主要分为两种类型——苯乙醇胺类与双苯烷胺类。其对于猪、牛、绵羊等具有减少脂肪含量和增加胴体肌肉的作用。不同动物品种对于瘦肉精的反应性不同,其中猪的反应属于中等。
瘦肉精的非法使用及中毒事件
由于瘦肉精的非法使用而造成的中毒事件最早发生在西班牙,该事件导致135人中毒。在中毒人群食用过的牛肝中发现瘦肉精含量达到160~291μg/kg,中毒症状表现为肌肉震颤、肌肉疼痛、神经症状和头晕、兴奋、呕吐等。
而在我国的山东、河北、黑龙江等地也均有瘦肉精中毒事件被报道。近年来,新型瘦肉精的使用呈现上升趋势,且毒性更大,瘦肉精中毒的案例屡见不鲜。
瘦肉精的毒害作用分析
瘦肉精的毒害作用主要表现如下,当人们食用的动物内脏和肉品中含有瘦肉精(CL)残留,会出现心慌、恶心、肌肉颤抖等临床症状,发生急性或慢性的食肉中毒。瘦肉精对于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由于动物组织器官中的残留所引起,消费者食用之后,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响最大。在进行CL快速检测的实验中,发现应用CL抗原免疫的家兔发生了全身瘫痪的中毒症状,类似于人类食用肉食品残留后发生的症状。
实验动物应用的情况为:连续食用拌料中含有2MG/kg的瘦肉精2~5周,发现20%左右的大白鼠出现心机肥大的情况;小白鼠进行了CL腹腔注射,连续食用7周之后,每次用药后10分钟后,小白鼠会出现行走不稳、全身颤抖的情况,心脏病理学变化表现为横纹消失,淋巴细胞浸润等。
在运动员中进行了瘦肉精试验,含量为400~1600ug/kg,食用2~6周后,除神经症状和颤抖外,还出现左心室肌肉肥大、射血分数下降等情况。
当前,由于在肉用动物中非法使用瘦肉精引起的中毒反应最严重的是对人类有心脏功能损坏,即使在治疗中,也会发生严重的副作用。
瘦肉精检测技术
当前,有关部门加强了对瘦肉精的监管,并采用了有效的方法,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禁止瘦肉精在食品中的残留。此外,运用快速精确的检测方法,也能够有效禁止含瘦肉精产品的流通。
快速检测试纸技术是当前广泛使用的瘦肉精快速检测方法,其操作简单,且准确率较高,采用瘦肉精专用快速检测试纸技术已经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认可。
该技术以单克隆抗体为基础,检测时,胶体金标记的瘦肉精单抗在被检测线上图定化,形成人工结合抗原,被捕获后发现能够形成棕红色的检测线。对照固定化的胶体金标记,初选对照线,将之与固定化在检测线上的人工抗原竞争有限的标记单抗,瘦肉精含量较多,检测线的颜色就越浅,检测方法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定性检测和半定量检测或者精确定量测定。
目前,瘦肉精试纸检测的技术相对完善,准确率较高,一般在法定资质的专业机构中检测,可以为执法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