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污染物不同于普通废物, 在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和大气之前要先经过无害化处理。实验室化学污染物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特殊污染源, 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和处理。同时, 实验室因年久不能继续使用的废弃化学品成为另一个棘手的安全隐患。废弃化学品既不能继续使用又不能随意丢弃, 多数实验室常年摆放在试剂柜里, 不但占用空间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实验室化学污染物主要分为废液和废弃固体化学试剂, 两者的存放和处置方式有所不同。目前, 废弃化学试剂的处置成本居高不下, 有些甚至高出生产成本许多倍。
实验室废液的分类收集
很多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实验室里准备了废液缸或废液桶, 用来收集和存放实验废液, 但是收集的化学废液多数没有严格的分类存放。分类收集有利于废液的后续无害化处理。实验室产生的废液一般分为三类, 即易燃有机废液、难燃有机废液和无机废液, 三者的无害化处理方式不同, 因此需要将它们分类收集存放。易燃有机废液包括大多数常用的有机溶剂和其它液态有机化合物, 例如乙醇、甲醇、乙酸乙酯、丙酮、乙腈等;难燃有机废液主要是含有卤素的有机废液, 例如四氯化碳、氯仿、二氯甲烷等。易燃有机废液主要通过充分燃烧进行处理, 而含有卤素的有机废液不能燃烧或不能完全燃烧, 高温下可以生成有毒的气体, 造成二次污染。无机废液通常是各种无机盐的混合水溶液, 含有大量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 危害较大的成分是重金属离子和有毒酸根离子。
废弃化学试剂的安全存放
归类存放避免混合
废弃化学试剂在最终无害化处置之前应该分类清理并安全存放。废弃化学试剂因为混装、混存和年代久远等因素, 可能使部分化学品包装破裂而泄露或外露, 各种化学品相互沾染发生化学反应, 产生成分更加复杂、毒性和危险性更高的高危不明化学品。可以把具有相容性的化学试剂作为同一类别废物, 首先要检查包装是否破损, 然后装箱并在箱体明显处注明所装废物信息。
另外, 还要注意氧化剂与还原剂必须隔离存放, 二者混存有爆炸危险, 如果混合存放则仓库就如同火药库。
避光、避免高温存放
光能和热能是化学反应进行的重要外部条件。有些化学试剂在光照下会发生分解或爆炸等反应, 有时会伴随着有毒气体的释放, 对人员健康和安全造成危害, 因此废弃化学品避光存放非常必要。高温会使化学试剂更加不稳定, 试剂在分解过程中如果产生气体就容易发生爆炸。另外, 在较高的室温下如果试剂的包装破损, 试剂就会以更高的速率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 极易引发火灾。因此, 存放废弃化学试剂的仓库应避免强光和高温。
仓库的通风和防火
化学试剂仓库一旦有个别试剂发生火灾很可能引起连锁反应, 造成严重后果。2015年天津港瑞海公司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就是一个沉重的教训。存放废弃化学试剂的仓库必须提供足够的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 防止可燃气体或有害气体的积聚。可燃气体可以由液态化学试剂缓慢挥发产生, 也可能由存放的试剂之间的化学反应产生, 及时通风能够使可燃气体浓度保持在安全范围内。此外, 废弃化学试剂即使分类存放在条件良好的仓库内 (避光、适宜温度、通风) , 也不可能完全排除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 废弃化学试剂仓库还应当安装自动监测和火灾报警系统, 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
溯源回收处置长效机制
随着国家环保部门对危险废弃物管理的日趋规范和更加严格, 全民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加强。目前, 我国实验室产生的多数是通过有危废处置资质的环保企业集中处置。废弃物清理工作包括分类编号、更换或加固包装、分堆打包和计量登记等步骤。废弃化学试剂的分类清点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 约占到处置成本的一半。从而造成了一种怪现象, 就是处理一瓶废弃化学试剂的花费远高于购买一瓶新试剂的花费, 而且处置危废的环保手续复杂。于是处置废弃化学试剂就给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我国从事化学试剂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很多, 而且规模相差很大。对自己产品的无害化处理是每个化学试剂生产厂家的社会责任。事实上, 对化学试剂进行无害化处置最专业的企业就是最初生产该试剂的厂家。从技术和设备的角度看能够生产试剂的厂家往往最有条件处置相应的废弃化学试剂。而且可以将回收的废弃化学试剂经提纯后再变成合格的产品。生产企业负责回收处置自己的废弃化学试剂虽然增加了物流与处置成本, 但是同时也降低生产成本, 实现变废物为产品, 该过程称为“溯源回收处置”。废化学试剂溯源回收处置长效机制的建立将有利于化学试剂生产企业的优化整合, 没有能力对自己生产的试剂进行无害化处置的小企业将会被淘汰, 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也将会逐渐失去市场而被淘汰。废化学试剂溯源回收处置长效机制将会产生良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最后, 安全教育是确保废弃化学试剂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 溯源回收处置办法是废弃化学试剂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由于废弃化学试剂品种繁多、性质各异, 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常识, 对所涉及的每一种化学试剂的危险特性、防范措施有清楚的认识。此外, 管理人员还应具备基本的安全应急常识, 保证人员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