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烟台  奶粉  保健品  海产品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检测应用 » 检测技术 » 实验室常识 » 正文

新生隐球菌的有性生殖和减数分裂过程的总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28
核心提示:王琳淇课题组的研究发现,与大多数真菌有性生殖不同,隐球菌α同性生殖的启动并不需要性信息素信号(经典真菌“性激素分子”)的激活但高度受控于细胞密度。当细胞密度升高时,细胞密度感应分子Qsp1在胞外大量积累,高浓度的Qsp1分子诱导α同性生殖的发生并随后启动减数分裂过程,最终导致高感染性同性孢子的产生。
   王琳淇课题组的研究发现,与大多数真菌有性生殖不同,隐球菌α同性生殖的启动并不需要性信息素信号(经典真菌“性激素分子”)的激活但高度受控于细胞密度。当细胞密度升高时,细胞密度感应分子Qsp1在胞外大量积累,高浓度的Qsp1分子诱导α同性生殖的发生并随后启动减数分裂过程,最终导致高感染性同性孢子的产生。
 
  研究人员还发现,Qsp1对隐球菌同性生殖过程的激活需要一个细胞密度响应蛋白Cqs2的参与,通过结构建模结合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证实Cqs2通过一个未报道的DNA结合结构域,参与调控了细胞密度驱动的同性生殖的激活。
 
  有性生殖是一种古老的真核繁殖方式,其化石证据可追溯到12亿年前狭带纪,被认为起源于单细胞真核微生物祖先。近期杜克大学Joseph Heitman实验室发现,隐球菌α同性生殖保持了早期真核祖先有性生殖的重要性征(不依赖于细胞融合而是借助细胞周期调控提高染色体倍性),代表了古老的有性生殖方式。因此,这项研究暗示了细胞密度依赖的群感调控可能作为一种古老的胞外调控方式在真核生物祖先的有性生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王琳淇的研究得到了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基金的支持。微生物所博士田秀云、助理研究员何光军和博士生胡鹏杰为共同第一作者。
 
  北京大学医学部杨恩策课题组利用差异表达特征分析和AIM-sequencing技术协助确定了新生隐球菌Qsp1信号转导通路的关键组分Cqs2。微生物所吴边课题组在Cqs2蛋白结构建模方面给予了重要帮助。佐治亚大学教授林晓蓉以及微生物所白逢彦课题组为该研究提供了菌种和材料的支持并给予了宝贵的建议。
 
 
[ 检测应用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检测应用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