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的旷慧、冯建文和范倩等人主要通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了‘菲尔杜德’红树莓多酚粗提液和纯化液的组成成分,同时采用3 个体外抗脂质过氧化指标研究了其抗脂质过氧化活性,为开发、应用红树莓中的活性物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红树莓多酚的紫外-可见光谱
红树莓多酚粗提液和纯化液的紫外-可见光谱图均有2 个吸收峰:一个在200~300 nm波长区域内(分别为244、242 nm),为黄酮、花色苷物质的特征吸收峰;另一个在500~600 nm波长区域内的吸收峰,为花色苷的特征吸收峰,但在此处的吸收峰较弱。初步判断红树莓多酚提取液中含有黄酮、花色苷物质。在多酚浓度相同时,红树莓多酚粗提液比纯化液在200~300 nm波长区域内的吸收峰更强,而在500~600 nm波长区域内吸收峰相对较弱,说明在相同浓度下,粗提液中含有较多的黄酮类物质,而纯化液中含有更多的花色苷物质。
红树莓多酚的FT-IR谱图
红树莓多酚粗提液在1 720 cm-1处有明显的吸收峰,为羰基C═O伸缩振动吸收峰,其吸收峰可能归属于黄酮类物质;粗提物和纯化液分别在1 622、1 620 cm-1处有吸收峰,可能同时包含共轭羰基C═O的伸缩振动、C-H的弯曲振动、C-N的伸缩振动吸收峰以及芳香族环的骨架振动吸收,其吸收峰可能主要归属于黄酮类。多酚粗提物和纯化液在1 450~1 400 cm-1附近都有明显的吸收峰,可能主要归属于糖苷类物质,且经过X-5大孔树脂纯化后,能除去部分糖苷类物质;而在900~650 cm-1附近的多个吸收峰表明其可能含有苯环,且苯环上可能含有多个取代结构。
红树莓多酚的HPLC分析
通过与标准品的HPLC色谱图对比,红树莓多酚粗提物和纯化物中主要含有原花青素B2( 峰1 ) 、芦丁( 峰2 ) 、水杨酸( 峰3 ) 和鞣花酸(峰4),其中芦丁和鞣花酸的含量相对较高,水杨酸的含量相对较少。
与粗提物相比,红树莓多酚纯化液中原花青素B2的吸收峰明显增大,其他3 种物质的吸收峰变化不大。在红树莓多酚粗提液HPLC图中,当保留时间为5.045 min时,出现一个峰面积为188.779 mAU?s的未知峰;经过大孔树脂纯化后,其保留时间为5.051 min,峰面积下降至7.663 mAU?s。在红树莓多酚粗提液的HPLC图中,当保留时间分别为22.499 min和23.503 min时,均有一个未知物质,吸收峰明显;且经过纯化后,该2 处吸收峰的保留时间略提前,峰面积均变小。
红树莓多酚的抗脂质过氧化活性
对Fe2+诱导卵黄脂蛋白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
红树莓多酚对Fe2+诱导卵黄脂蛋白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与多酚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超过一定质量浓度后,成反比关系。在相同条件下,红树莓多酚粗提液对Fe2+诱导卵黄脂蛋白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大于纯化液,当多酚质量浓度为25 μg/mL时,粗提液对其抑制率已达到(54.87±1.95)%;当质量浓度增大到300 μg/mL时,抑制率达到最大值(78.83±1.35)%,显着高于其他实验组。当红树莓多酚纯化液质量浓度为400 μg/mL时,其对Fe2+诱导卵黄脂蛋白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也达到最大值,为(53.33±1.17)%。VC对Fe2+诱导卵黄脂蛋白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与纯化液相似,当质量浓度为300 μg/mL时,抑制率最大值为(52.48±1.58)%,超过此质量浓度时,抑制率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而下降。而茶多酚对其抑制作用相对较弱,当质量浓度高达400 μg/mL时,其抑制率达到最大值,仅为(39.10±1.40)%。
对H2O2诱导大鼠红细胞氧化溶血的抑制作用
红树莓多酚粗提液对H2O2诱导大鼠红细胞氧化溶血的抑制作用最显着,当多酚质量浓度为25 μg/mL时,其抑制率已达到(44.98±2.24)%,当多酚质量浓度继续增大时,其抑制率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当质量浓度达到75 μg/mL时,其抑制率保持平稳,高达(61.49±1.13)%。多酚纯化液对H2O2诱导大鼠红细胞氧化溶血的抑制作用较弱,当质量浓度为7 5 μ g / m L 时, 其抑制率达到最大值,仅为(28.32±1.68)%,而后随着质量浓度继续增大,其抑制率反而下降。VC对H2O2诱导大鼠红细胞氧化溶血的抑制作用在高质量浓度时较明显,当VC质量浓度在150~500 μg/mL时,其抑制率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平缓增大;当质量浓度为500 μg/mL时,其抑制率达到最大值(35.22±1.46)%。而茶多酚对H2O2诱导大鼠红细胞氧化溶血的抑制作用相对最弱。
对大鼠肝组织匀浆自发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
红树莓多酚对大鼠肝组织匀浆自发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与多酚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超过一定质量浓度后,成反比关系。在所有实验组中,茶多酚对大鼠肝组织匀浆自发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当质量浓度达到300 μg/mL时,其抑制率达到最大值(83.63±0.66)%,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红树莓多酚粗提液对大鼠肝组织匀浆自发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略强于纯化液,当质量浓度达到100 μg/mL时,其抑制率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5.48±1.46)%、(59.68±0.22)%。VC对大鼠肝组织匀浆自发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当质量浓度高达1 500 μg/mL时,其抑制率最高,仅为(48.67±1.09)%。当红树莓多酚粗提液和纯化液质量浓度从50 μg/mL升高到100 μg/mL时,两者对大鼠肝组织匀浆自发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均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红树莓多酚对大鼠肝组织匀浆自发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在低质量浓度时(<100 μg/mL)效果明显,且呈现一定剂量依赖关系。
结 论
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红树莓多酚粗提液和纯化液对Fe2+诱导卵黄脂蛋白脂质过氧化、H2O2诱导大鼠红细胞氧化溶血和大鼠肝组织匀浆自发脂质过氧化具有抑制作用,且呈现剂量依赖关系;红树莓多酚粗提液的抗脂质过氧化活性强于纯化液。红树莓多酚提取物对脂质过氧化有抑制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和途径仍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