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粉碎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为适应现代高新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物料加工技术。来自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的黄梅华、何全光和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的吴儒华等人旨在利用微粉碎技术对金花茶茶花进行深加工,将其粉碎至微米甚至纳米级,对粉碎后普通粉、超微粉、纳米粉的流动性、松密度、润湿性、溶解性等物理特性及活性成分皂苷的溶出量进行比较研究,并结合激光粒度分布仪、X射线小角散射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构扫描,对几种粒度粉体的微观结构进行比较研究,从而为超微粉碎技术在金花茶深加工及保健新产品的研制方面提供参考。
金花茶茶花普通粉、超微粉及纳米粉流动性比较
金花茶茶花粉末的休止角和滑角随粉碎程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即流动性先减小后增大。
金花茶茶花普通粉、超微粉及纳米粉松密度比较
金花茶茶花普通粉的松密度最大,纳米粉次之,超微粉最小,随粉碎程度增加先减小后增大。
金花茶茶花普通粉、超微粉及纳米粉润湿性比较
随粒径减小,样品完全润湿所需时间先延长后缩短,润湿性能先减小后增大。
金花茶茶花普通粉、超微粉及纳米粉膨胀力比较
金花茶茶花粉体的膨胀力随粒径的减小先减小后增大。
金花茶茶花普通粉、超微粉及纳米粉持水力比较
3 种金花茶茶花粉都表现出了较强的持水力,以普通粉最大,持水力18 min后基本稳定。
金花茶茶花普通粉、超微粉及纳米粉水溶性比较
在所测温度范围内,金花茶茶花普通粉、超微粉、纳米粉的溶解率随温度变化不大,超微粉及纳米粉的溶解率要明显高于普通粉,两者相差不大。
金花茶皂苷溶出量比较
随时间的延长,3 种粉末溶液中皂苷质量浓度不断增大,75 min后基本达到平稳,同一时间超微粉和纳米粉溶液的皂苷质量浓度显着高于普通粉,60 min后超微粉溶液的皂苷质量浓度较纳米粉显着提高。
金花茶茶花普通粉、超微粉及纳米粉粒度分析
普通粉、超微粉、纳米粉总体积99%的颗粒粒径分别分布在1~700 μm、1~80 μm、1~300 nm之间,可见3 种粉末粉体的粒度大小差异显着。
金花茶茶花普通粉、超微粉及纳米粉微观结构
普通粉、超微粉、纳米粉的粒径依次减小,均匀度、细胞破碎程度、细胞表面粗糙度依次增大,故而颗粒间的摩擦力、粉末的团聚性依次增强,与之前的粒度及物理特性分析相一致。
金花茶茶花纳米粉分散团聚现象
金花茶茶花纳米粉在气相介质空气及液相介质水中的分散或团聚状态分别在气相介质中放大200 倍及400 倍,可观察到纳米粉有相互黏连、聚集成不规则团块及明显的桥接现象;其在液相介质中放大200 倍及400 倍。
结 论
普通粉(平均直径133.90 μm)、超微粉(平均直径15.76 μm)、纳米粉(平均直径201.50 nm)的粒径依次减小,细胞破碎程度、不规则度依次增加,差异显着;随粒径减小,粉体的流动性、松密度、润湿性、膨胀力先减小后增加,以普通粉最高;持水力普通粉最高,超微粉次之;水溶性、皂苷溶出量呈现先增大后略微减小的趋势。说明不同粒径金花茶茶花粉体特性各不相同,综合比较下,超微粉具有较高的溶解率、皂苷溶出量,更容易被人体吸收,生物利用度高,加工方便,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