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奶粉  烟台  海产品  保健品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检测应用 » 分析应用 » 生命科学应用 » 正文

副干酪乳杆菌N1115发酵乳对小鼠便秘的改善作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4-25
核心提示:便秘是临床的常见疾病,其发病机理及症状存在个体差异,其中益生菌在治疗便秘方面具有突出的疗效,是近年来临床上常用的治疗便秘的调节剂。益生菌主要包括乳杆菌、双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等,其中乳杆菌中的副干酪乳杆菌广泛存在于奶酪、泡菜等发酵食品,为食源安全性菌株。
   便秘是临床的常见疾病,其发病机理及症状存在个体差异,其中益生菌在治疗便秘方面具有突出的疗效,是近年来临床上常用的治疗便秘的调节剂。益生菌主要包括乳杆菌、双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等,其中乳杆菌中的副干酪乳杆菌广泛存在于奶酪、泡菜等发酵食品,为食源安全性菌株。
 
  对于副干酪乳杆菌缓解便秘的研究,大部分是基于菌株自身的理化特性,而关于该菌株发酵乳对便秘改善效果的研究还鲜见报道。通过发酵乳研究菌株的特性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菌株在乳制品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来自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的曹永强、张健和郑喆等人基于一株分离自传统发酵乳制品的副干酪乳杆菌N1115,前期研究表明,该菌株具有耐酸、耐胆盐、促进肠道细胞生长等益生作用。通过该菌株发酵脱脂乳,采用发酵乳灌胃便秘小鼠模型,研究其对小鼠便秘的改善作用,以期为益生菌发酵乳改善人体便秘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并为该菌株发酵乳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小鼠体质量、进食量和饮水量变化
 
  总体上所有组别小鼠在实验过程中的体质量均呈现上升的趋势。此外,虽然对照组小鼠的体质量略低于其他组,但是各组小鼠的体质量均无显着差异(P>0.05)。末次灌胃后各组小鼠进食量之间存在差异,其中,对照组在实验中的进食量最低(P<0.05),此外,各实验组小鼠之间的进食量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各组小鼠饮水量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
 
  小鼠肠道推进率变化
 
  空白组和实验组皆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其中空白组的肠道推进率最高为73.6%,对照组的肠道推进率最低为49.3%,而实验组中的肠道推进率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57.3%、67.3%和71.3%,并且随着副干酪乳杆菌N1115发酵乳菌数的提高,肠道推进率也逐渐提高。
 
  末次灌胃后小鼠粪便指标分析结果
 
  对照组与空白组之间各指标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其小鼠粪便质量最低,为0.030 g/粒。实验组小鼠粪便质量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是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小鼠粪便颗粒数中对照组最小,为18.75 粒,空白组和实验组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之间粪便含水量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对照组的粪便含水量较少,粪便比较干燥,而空白组粪便含水量最高,为52.51%。实验组之间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但是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
 
  小鼠粪便pH值变化
 
  空白组和实验组皆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其中对照组的小鼠粪便pH值最高,为7.33,高于所有实验组。随着副干酪乳杆菌N1115发酵乳活菌含量的增加,实验组小鼠粪便pH值从低剂量组到高剂量组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且均显着低于对照组的pH值(P<0.05)。
 
  小鼠粪便SCFA种类及含量
 
  对照组小鼠粪便中的主要SCFA为乙酸、丙酸、丁酸和戊酸,其含量均显着低于其他组别(P<0.05)。此外,实验组中乙酸、丁酸、丙酸和戊酸的含量均显着高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5)。另外,实验组的小鼠粪便中还含有异丁酸,该酸在对照组和空白组中均不存在。
 
  小鼠远端结肠组织微观结构观察
 
  空白组的结肠黏膜的上皮完整,未见萎缩、糜烂、坏死,细胞排列整齐,其间散落分布杯状细胞,绒毛丰富,符合健康状态下小鼠肠道黏膜的形态特征。然而,盐酸咯哌丁胺导致小鼠便秘后,其结肠组织会受到相应的影响。黏膜上皮细胞发生脱落,造成黏膜表面形成凹型缺陷,小肠黏膜细胞排列不均一,杯状细胞的数量有所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当灌胃副干酪乳杆菌N1115发酵乳后,便秘组的小鼠的肠道黏膜形态学特征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随着发酵乳中干酪乳杆菌N1115发酵乳菌数的增加,小鼠结肠组织的细胞排列越来越均匀,褶皱深度逐渐加深,高剂量组的结肠特征与空白组的结肠特征接近。
 
  免疫组化分析
 
  c-kit抗体结合ICC后会显棕黄色,各组ICC数量和活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更好地研究组间的差异,通过Image Pro Plus软件对经免疫组化处理后的ICC进行计数。空白组、对照阻和实验组单位面积内ICC数量存在显着差异(P<0.05)。其中,空白组单位面积内ICC数量最多,表明该组肠道平滑肌中的ICC数量较高,其色泽较深,对照组的ICC数量显着低于空白组(P<0.05)。然而灌胃副干酪乳杆菌N1115发酵乳后,各实验组中各剂量组的ICC数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此外,随着副干酪乳杆菌N1115发酵乳中菌含量增加,c-kit抗体特异性表达更显着。
 
  结 论
 
  低、中、高剂量副干酪乳杆菌N1115发酵乳(活菌含量分别为1×107、1×108、1×109 CFU/mL)连续灌胃15 d后,与对照组相比小鼠的排便量及粪便含水量均显着升高(P<0.05);肠道推进率分别为57.3%、67.3%和71.3%,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气相色谱仪分析小鼠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发现,灌胃副干酪乳杆菌N1115发酵乳后,小鼠粪便中的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含量显着升高(P<0.05),且短链脂肪酸种类较模型组更为丰富。对小鼠远端结肠的组织形态观察发现,灌胃副干酪乳杆菌N1115发酵乳的小鼠结肠黏膜完整,细胞排列整齐,而对照组的肠黏膜厚度降低,凹窝变浅。通过c-kit抗体对小鼠结肠中的肠间质细胞(ICC)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灌胃副干酪乳杆菌N1115发酵乳后小鼠的ICC含量显着增加,表明副干酪乳杆菌N1115发酵乳通过提高ICC活性,促进肠道蠕动。综上,副干酪乳杆菌N1115发酵乳能够有效缓解小鼠的便秘症状。
 
 
[ 检测应用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检测应用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