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某公司使用日本某企业的品牌生产产品,并在国内销售。按照合同约定,每年日方要委派专业审核组来该公司现场审核,以确定该公司是否遵守质量管理体系(ISO 9001)、国内的法律法规、双方合同约定、产品技术标准的要求,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对方品牌使用约定的要求。前些年日方审核主要依据的是ISO 9001:2008,2017年主要依据的是ISO 9001:2015,对比日方审核内容的变化,本文分析了日本企业是如何认识和理解ISO 9001:2015。
1
审核计划
职能部门审核,更重要的是关注现场审核。日方在现场检查记录表(见附表)中,共设计了4项专项检查。
1.入厂检查:共设置11项检查内容,除了检验人员素质及能力查证外,检查还包括检验规程(检验卡)、检测设备、器具、计量、环境、记录,不合格品处置,特别关注,入厂检验对象的部件材质、设计变更品及4M变更后第一次生产时是否被能被明确识别,入厂检验是否严格按照规定实施;为确认特定化学物质不使用证明、含有量测试结果及供货商检验数据制定相关流程,并严格按照流程检测。
2.部品仓库:共设置6项检查内容,除了检查仓库管理规定和作业流程之外,还包括环境、标识、出入库次序记录,特别强调重要安全部品的存放和保管以及为防止部件在存放过程中产生品质恶化,对包装箱的堆码限制、禁止倒置及横放、禁止裸露放置剩余部件等相关管控是否有效实施。
3.零部件加工及装配工程:共设置14项检查内容,包括QC工程图、操作指导书等的保存是否方便随时调用,作业环境、设备点检、不合格品处置、追溯管理等,重点检查重要工序和特殊工序的作业者能力、保证产品安全的工序中是否有防呆措施及失误预防保障机制(即使失误也不造成影响)、4M变更(包含设计变更)的相关流程是否可以保证信息无遗漏的传达到各相关人员,变更事项是否能按照实际需要区别开来。
4.工程检验:共设置14项检查内容,检查检验人员水平、检验制度及流程、设备设施、环境、记录、不合格品处置、追溯等。
2
日方的审核路径及要点
在3个人日的审核中,日方会提前指定某个型号产品(尤其是年度内新开发的产品),从企划、研发、设计到生产、出厂,沿着产品生命周期的过程,一条线下来,逐步审核。其中他们重点审核的是8.3.2设计和开发策划、8.3.3设计和开发输入、8.3.4设计和开发控制、8.3.5设计和开发输出、8.3.6设计和开发更改、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1.3 分析与评价、零部件加工及装配工程等,对于审核证据采集,经中方同意后,拍摄照片作为证明资料。
在日方的审核中,安全风险意识非常强烈,体现在产品管理过程的合规、产品安全管理等方面。
3
审核发现及不符合纠正措施
在审核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日方会开具不符合报告,同时更关注于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而不是停留在纠正上。对于纠正的过程,通过邮件一遍一遍的反馈改进的过程及效果,直至日方评定认可有效为止,同时,日方还会给出改善的建议。所以,被日方审核经过纠正的过程,后期作业中都非常顺利。
4
对比中日审核的思考
国内企业在审核过程中,往往是依据标准条款,逐条对应,在一般管理事项上花费较多的时间,同时,对于核心的“运行”部分,因专业化程度不够,存在着“有”即符合,简单做个记录,而对于设计的是否合理、方案是否科学,更深入的审核需要加强。
日方审核人员多为专业人员,如从事研发、品质、生产等管理人员,且每个人熟悉质量管理体系,年龄较大,经验丰富。审核过程中,日方人员重视自己看到的,不轻易采信审核对象的介绍。审核反馈多采用图文结合(被中方允许拍照的情况下),指出问题点及建议纠正措施。尤其值得学习的是其每个人对质量品牌的尊重和对过程方法关注,认真严谨,包括新版标准(ISO 9001:2015)变化部分的敏感。另外,该客户在审核中还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进行了总体评价,他们的评价依据是“评分:5点=品质管理体系运行完善,持续有效发挥作用;4点=品质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管理情况良好;3点=按照相关规定正常运行,品质管理体系普通水平;2点=有品质管理体系,但一部分需要进行改善;1点=有部分模块没有品质管理;0点=完全没有进行品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