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接触ISO质量管理体系,是98年,那年刚毕业,在嘉兴一家机械厂上班,刚好赶上厂里准备认证,而我其实是做的销售,卖加油机的。技术是有的,做加油机差不多是国内最早的,厂里派技术人员专门从英国引进的技术,据说九七年以前产品常常是供不应求,可能是我倒霉吧,轮到我去做销售的时候,请客送礼求爷爷告奶奶也卖不出几台,不光是我,那些资深的销售员也是如此。
或许是经营上的困难,才让工厂领导决定要拿到一张ISO质量管理的证书,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在我好不容易卖出了几台加油机,给客户安装好了,我的恶运也来了,最多三天,机器就要出毛病,大毛病没有,净是小毛病,我卖出的机器我负责售后服务,我就三天两头出差去修机器,说实话我们的服务很到位,只要客户一个电话,我们都会尽快赶到现场去服务。
服务次数多了,客户也烦我也烦,实在受不了,直接找厂长反映产品的质量问题,本来那时候刚从学校出来,啥也不怕,结果厂长的一席话,让我彻底蒙圈。“小王啊,你知不知道现在竞争靠的是什么?是服务,你看海尔,人家就是靠服务赢得市场的,你不能看不起售后服务工作,不能烦,那种靠质量竞争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再说了,咱们的质量体系也通过了,要有信心,小伙子。”
二、认识体系
认识体系,是2000年,在山东一家棉纺厂,我在企管科,质量体系是归企管科的,我的一个师姐负责,而当时的质检科却不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我在企管科是做生产调度的,对师姐的质量体系工作感到很好奇,觉的她权利好大,天天看她拿个小本本,各个车间办公室去检查,好像那些车间主任、科长,就连副厂长、厂长都很尊敬她或者是怕她。
就是那时候,觉得体系很厉害,没事就看那些体系文件,科长看我感兴趣,就派我去参加内审员培训,对质量管理体系第一次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原来不是我师姐厉害,是体系文件厉害,关键的是我们的老板厉害,老板在全厂宣布,所有人的工作必须按照质量体系进行,由我师姐进行监督,发现有不符合体系要求的,直接向老板汇报。
三、第一次体系工作
我自己第一次负责质量体系管理工作,那是2005年,陶瓷厂,手册的编制,规章制度标准作业指导书的编制,都是在我的组织下进行的,不过说实话,这工作虽然繁重,但是实质的内容不多,大部分都是从别人那里“借鉴”来的。
老板也很年轻,对质量管理体系也是非常重视,希望我们尽快把体系建立起来,尽快拿到证书,于是不到三个月,我们建立了体系并如愿拿到了证书,大家很高兴,我也很高兴,因为老板奖励了我五百块钱,两三个月的加班加点没有白费。老板在全厂大会上宣布,我们有了体系,以后所有工作要按照体系要求来,因为这个ISO9000管理体系是全世界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也是最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所以我们一定按照体系要求去做。我们的管理人员也都很兴奋,纷纷表态一定照做。但是很快就发现,没法照做,开始我坚持每天监督检查体系文件执行情况,还派了两个属下检查工艺文件执行情况,然而得到的反馈是,这个没法执行,那个执行不了,起初是员工不配合,后来是管理人员不配合,最后老板说,按体系要求做是对的,但也要考虑实际情况,于是由我第一次全程参与的质量体系的运行,就到此为止了。
四、尝到了持续改进的甜头
怀抱激情,失败而终,我不甘心,而且为什么失败,不用说,大家也能看得出来,此后我采取的措施是两套系统运行,一套完全按照体系要求运行,只是为了应付审核,还有一套是循序渐进由点到面逐渐向体系要求靠近。
我从现有的实际流程中,找出对质量有影响员工也能意识到的内容,不多,落实到个人,一开始最多不超过三条,要求大家必须做到,每天不断检查,我称之为高压线,差不多一个月,大家都知道了高压线不能碰,关键是这几点做到了,却是质量有所提高,而且减少了劳动强度。
后来就这样,一点一点的增加,新增的要求都是根据实际情况能够执行的,用了一年多,大概不到一年半,我们的两套体系已经非常接近了,到2008年,我们就只剩下一套质量管理体系了,而我也从08年开始,稳稳的坐上了第一副总(老板是总经理)的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