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着丰富、便捷性,网售食品已经完全融入中国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不过,也有消费者对网购食品的安全性存有疑虑。在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2017年食品抽检情况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就介绍了“网售食品”的情况:共抽检了23个食品大类,共计6996批次,抽检合格率为98.1%,较2016年提高1.2个百分点。
从这一数据能看出,国家对网售食品的监管非常重视,而网售食品的安全性总体是有保障的,且安全水平还在逐年提升。
当然,抽检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总局的报告中指出,方便食品、特殊膳食食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网售不合格率分别为8.0%、8.0%、5.6%,不合格率明显低于线下销售的同类食品,这些食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超标等。
对于消费者来说,看到“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超标”这样的字眼,难免会心里一惊,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谁都不想买到不合格食品。不过,从科学角度来看,真正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是致病菌,菌落总数超过标准值并不代表着就有致病菌,更不意味着这些产品就会危害健康。实际上,在监管部门的抽检中,只要检测出数值高于标准值,哪怕是高了一点点,都会判为“不合格”。
当然,只要抽检到了不合格,不管问题大小,都值得重视。食品检出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超标问题,说明相关产品的生产条件、工艺水平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和提升。由于网售食品的来源仍然是线下,这就需要线上平台和线下监管联动,进一步找出不合格产品的分布规律,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网售食品也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管的重点。食药监管总局2016年就发布了《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2017年发布了《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开展网络食品交易行为的监测,加强网售食品和网络订餐的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要求落实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责任;各级监管部门认真受理消费者的投诉举报,依法调查处理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保护消费者利益。
各地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也制定发布了加强网售食品和网络订餐监管的办法文件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网食品的监管。如北京市丰台区食药监局在今年元宵节将至时,开展元宵专项抽检行动,从批发、零售市场、网络购买、外卖订餐等多个环节着手,对辖区内元宵类食品进行全覆盖式监督检查。同时还提醒,网购元宵时要做到“五查看”:查看网店是否公示相关经营资质;查看商品包装是否完好无破损;查看商品标签是否清晰;查看是否标明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等内容;查看所购商品是否超过保质期、运输条件是否符合食品标签或说明书标注的特殊运输和贮存要求。如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应保存好问题食品原状及消费票据等有关凭证,并拨打12331投诉举报电话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
对于网络食品存在的问题,消费者需要理性看待。首先,中国食品安全总体形势正稳定向好,食品产业也在持续进步,不管是线下还是线上销售的食品,其基本安全性都是没问题的。其次,消费者是可以“用钱投票”的,当你更多购买的是“物有所值”的东西,那么企业就会有动力持续保障食品的安全性,而那些不合格的、假冒伪劣的产品就会越来越少,你买到的食品就会越来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