糕点霉变,发粘的主要是糕点受到马铃薯杆菌污染繁殖而引起的霉变。由于受该杆菌污染的糕点中可出现丝状黏质的现象,故常将该杆菌称为丝状黏质菌。一般情况下,这种微生物常寄生于土壤和谷物中,其孢子可耐140℃的高温。糕点原料中常含有这种孢子,而糕点在烘烤时中心温度只近似100℃,不可能将其全部杀死,所以当糕点再冷却到45℃左右开始包装后,在适宜的环境下这种孢子就会成长为菌体。一般引起糕点霉变的菌类最适温度为约为35~50℃,在16度以下时,霉菌生长的速度非常缓慢。所以在夏秋高温季节里繁殖很快,加上储存过程的结露和温度影响,糕点易于霉变;而深秋、冬季、早春则不易发生霉变。各种菌类的生长能分解淀粉和蛋白质,形成黏液和变色,并且会促进脂肪的水解,产生特殊的臭气味道。
1
哪些糕点易发霉变质?在什么情况下糕点最易发霉变质呢?
糕点发霉变质与生产工艺、配方、环境、操作、包装和存放条件有很大关系。首先,未完全烤熟的糕点易于霉变;其次是配方不合理的糕点易于霉变;在次是水分活度过高(如AW>0.65)时的糕点易于霉变;还有生产环境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糕点易于霉变。
有些公司为了追求产量,心尽量缩短烤制时间,必然导致其中心部位部分糕点面糊高温时间不够长,残留的微生物较多,加上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水分活度必然偏高,这种糕点最易发霉和霉变变质。生产实践中发现,这种情况的产品生产出来后三四天就全部霉掉了!
有时,为了能使产能配套,产量提高了,糕点冷却的时间也就仓促了许多,糕点中部未完全冷却至常温就包装贮存,糕点散热缓慢并结露,长期处于较高温度之下(实际上是给霉菌的生长提供合适的温度条件),使糕点很快地发霉和霉变变质。
配方不当。主要是指配方使用的防腐剂不合理。有些公司虽然用了防腐剂,但效果仍然不好,原因最少有三四个方面,一是产品的酸度没有调节好,二是选用的防腐剂品种和用量不对,这包括协同使用防腐剂;三是生产环境和平共处生产过程没有控制好!还有就是生产环境在平面布置和设备安装时,由于当时设计、安装的人员经验与能力不足,留下了先天的隐患。
糕点易于霉变的另一个细节性的问题,就是平炉与转炉及燧道炉的差别问题。这个问题留给大家去思索。
卫生环境不好。糕点出炉冷却的操作台、车架和工具等不清洁,与陈旧的糕点混杂堆放在一起。冷却的方法、方式、冷凝结露、烤炉与冷却间的距离、空气动态净化、洁净工作区的洁净度的控制、空调的清理清洗、换气排气的情况,这些都属于环境控制的范畴。
生产卫生控制不好。如:个人卫生控制、包装材料卫生的控制、交叉污染的控制,工作服卫生控制,空间灭菌、环境的检测与验证、保护性气体的纯度控制。这些都是引起糕点霉变的原因。
贮存、包装条件不良。糕点贮存在高温潮湿的地方,包装不合格、隔氧效果不佳,存货时间过长等都可造成霉坏变质。
1
如何防止糕点发霉变质。
首先是质量管理者要对生产过程、工艺进行危害分析,并针对关键控制点做好提前方案。其次糕点生产者要严格按照生产工艺、操作规程要求生产,并对关键控制点的限值进行控制,将微生物指标控制在标准要求之内。
然后是调整配方,纠正不合理的配方,主要是调整糖、油比,产品的酸度与防腐剂的协同使用。
再其次是要注意车间环境卫生(如果筹建新厂,一定要找有经验与能力的人在工厂设计时就做好平面布置、工艺流程设计;老厂如果存在问题,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更改!)。这是做好糕点保质期至关重要的一点!
不可忽视的是:操作人员个人卫生及设备用具的清洗消毒,下班前必须要仔细搞好车间环境卫生,不能留下一点渣子,以杜绝霉菌孢子随空气到处漂浮。糕点出炉后应尽快置于冷却良好、干燥的地方进行冷却,冷却至常温时才可进行包装。有些厂家过于想信设备自带的紫外线灭菌设备,这种观点常会把自己引入一个岐途,无法找出切实有效的方法去控制。我们从事从事食品生产的人员都知道,紫外线和臭氧在灭菌时都有它们的工作条件要求,而这些要求,一般情况下是达不到的。换句质量管理方面的述语说,就是工序能力达不到要求,也就无法进行SPC控制!
最后是注意食品卫生,妥善保存,勿超过保质期。糕点应密封包装,贮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有条件者,最好存放在5~15℃的空调室中);为了延长保质期,可在制作糕点时添加防霉物质。在高温季节出厂的产品,更要加强运输、销售环节的管理,严防二次污染。
总之,要做好糕点产品,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霉变问题,如果此问题不解决,其他一切都是扯淡!我碰到过多家企业都是被这样的问题给难住了,但又不愿在这方面多做投入,尽管做了很多年仍然没有起色,而且越来越难!但是,找正规的所谓的专业净化公司做,由于他们对糕点行业的特点又不清楚,收费高,往往花了钱,效果又不明显。本人虽然不是专业搞净化的,但是,对糕点生产熟悉,可以帮助有这方面需要的厂家以较小的投资达到较好的效果。
以上是本人对糕点防止霉变的一点浅识,写出来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