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产品设计―――它是从明确产品设计任务起,至确定产品整机结构的一系列工作过程。主要包括:确定产品的结构、成分、特征、规格,产品加工制造时所需的材料和外购配件,产品应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及使用方法。产品设计是进行工艺准备、物质准备、试制和鉴定等工作的依据和基础。其程序分为技术调查、工艺研究、原型机(研制的样机)设计、原型机制造、原型机试验、试制机的设计、试制机制造、试制机试验、生产设计9个阶段。
3、产品设计的质量职能―――统计资料表明,产品质量的好坏,约60﹪~70﹪是由产品设计的质量所决定的。因此,必须加强产品设计的质量管理。产品设计的质量职能主要是:
(1) 根据市场调研结果,掌握用户质量要求,做好技术经济分析,确定适宜的质量水平;
(2) 严格认真地按产品质量设计所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开展工作,对设计质量进行控制;
(3) 安排好“早期报警”,包括设计评审、帮障分析、实验室试验、现场试验、小批试验等,把设计造成的先天性缺陷消灭有形成过程之中;
(4) 做好质量特征重要程度的分级和传递,使其他环节的质量职能按设计要求进行重点控制,确保符合性质量。
4、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指根据产品设计的质量职能开展的质量管理活动。其任务是:保证设计工作质量、组织协调各阶段质量职能、以最短时间最少消耗完成设计任务。其内容包括:
(1) 掌握市场调研结果,进行产品设计的总体构思;
(2) 确定产品设计的具体质量目标;
(3) 开展新技术的先行试验研究;
(4) 明确产品设计的工作程序;
(5) 进行早期故障分析;
(6) 组织设计质量评审;
(7) 根据质量水平确定目标成本;
(8) 搞好产品试验验证;
(9) 进行小批试制和产品鉴定;
(10) 进行质量特性的重要性分级;
(11) 加强设计过程的质量信息管理;
(12) 加强设计文件管理。
5、设计质量―――具体地说,设计质量是使产品具有技术上的先进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在设计中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从而提高产品质量的档次;在工艺设计方面,使加工制造方便、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6、 设计程序―――指对产品设计工作步骤、顺序和内容的规定。我国一般企业规定产品设计有6个阶段,14个程序。具体如下表所示: 阶段
程序内容
基本任务
1、规划决策
1、市场调研及预测
2、产品规划构思
3、先行试验
调查技术、市场、社会基本要求、销售去向
2、总体方案设计
4、总体方案设计
确定质量目标、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环境要求,总体方案评审
3、技术设计
5、技术设计(产品结构设计,又叫整机设计)
性能指标与经济性预测,初步评审;模拟试验、原理试验
4、详细设计与试制
6、工作图设计样品(机)
7、样品(机)试制
8、样品(机)试验
9、样品(机)鉴定
设计评审、可维修性分析、可靠性分析;系统试验、整机试验、设计定型试验
5、小批试制
10、改进样品(机)
11、小批试产及鉴定
12、试销
调整修改、定型评审;可靠性试验、现场试验、生产鉴定
6、批量投产
13、批量投产
14、用户服务
7、 产品设计的技术经济分析―――利用各种经济指标和核算方法,对产品的经济价值、质量成本等进行分析,寻求最有利的方案,即最佳工艺方案,以实现质量和经济的统一。常用方法有:价值工程、试验设计、容差设计、方案比较法、投资与成本对比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优化设计等定量计算方法。
8、 过分设计―――指设计质量上的至善至美论,就是质量过剩的设计。其表现形式有:
(1) 不适当地加大安全系数;
(2) 一般用途的产品采用承受高负载的元件;
(3) 规定的公差大大超过产品适用性的要求‘
(4) 在不影响外观质量的表面上不惜工本地提高加工精度;
(5) 采用了过高的产品寿命指标,到产品更新换代时,该机仍未磨损。
9、 设计工作责任制―――将设计部门中各层次、各环节的技术人员在产品设计及设计质量管理活动中的责、权、利进行合理划分,并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同时规定设计部门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各技术人员之间的关系和设计活动过程中的联系方式与程序。它是企业技术责任制的一种形式。
10、试验―――指一个经过周密考虑的行动过程,以便解答(析)预先选定的问题或疑难点。在试验设计中试验的定义是:试验者选定某些因素作为研究对象,有目的地以某种控制方式变动这些因素,然后观察分析这些变动的综合效应。
11、试验设计―――当各因素是在控制的条件下变化时,对试验作合理的设计与计划,使其可以应用数理统计方法以良好的精确度进行科学分析,并结合实际妥善考虑各种试验结果,然后用于指导实际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