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现场是一个动态的现场,而不是一个静态的现场。一个人因为体力、心情等因素影响,工作质量也会有所不同;机械设备的运行参数总是在一个范围浮动,外界的影响和内部的变化,会导致设备偏离正常的浮动范围;原料也会因供方、批次、存放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加工方法、工作环境也会因各种因素影响而有变化;这些变化可能随时存在,只是他们变动的范围没有超出一定的限度,还没有导致不合格品的出现或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就认为一切都在正常运行。当这些变化达到一定的限度,就会导致不合格(原料,半成品或成品,或者是设备故障,安全事故等)的出现,这时候按通常的说法是:现场发生了问题。
有些问题在现场是可见的,如用错包装,包装标识的错误,产品感官指标的变化(颜色、形状、大小、重量、规格等),有些问题是看不见的,如有毒有害物质和消毒剂、清洁剂的污染,营养成分的损失,杀菌不彻底,微生物指标超标等。即使可见的问题,如果现场管理不到位,也未必能够发现。
所以现场管理的任务是随时观察各种变化因素,使其不超出正常的范围,预防不合格的发生;一旦超出,及时发现,预防不合格的进一步扩散。
现场质量管理不是仅仅是品控部门的工作,部分企业把现场质量管理的全部职责放在品控部门是不合适的。现场质量管理是生产部门现场管理的一部分,是生产部门的本质工作,品控部门在现场起的主要是监督作用。
生产部门通过管人管物来实现质量,品控通过“管事”来监督质量体系的运行,并及时提出问题采取措施,保证质量体系的运行并持续改进质量体系。
生产部门的职责是“做好”,品控部门的职责是监督生产部门是否按要求做,并考虑如何做的更好。
二、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
一次和一位朋友聊天,他说起他在一家企业做带班班长的时候,工作很轻松,经常到宿舍打牌。我对此提出质疑,不在现场如何做好管理,出现问题咋办?他回答说:没事,反正宿舍在厂内,有什么事副班长会打电话的。、
作为一名现场管理者,具体的职责是等问题出来以后去处理问题呢,还是随时关注过程,及时发现隐患预防问题的发生?这是一个管理水平的问题,更是管理意识的问题。
所以说:要解决问题,先要发现问题。
问题随时可能存在,看你能不能发现。善于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展现一个人的应变能力,善于发现尚未造成损失的问题,防患于未然,才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管理能力。救火固然有功,防火才是根本。
一个纵火者(有意/疏忽/失职)自己扑灭了火,你说他有功还是有过?遗憾的是很多企业领导只看到救火者的功绩,而不知道这些火恰恰是因为救火者本人的管理水平、管理态度造成的;相反,哪些防火措施得当的管理者,却因为成绩平平,被认为是没水平没能力。这同扁鹊和他两个哥哥的故事的道理是一样的。
三、如何发现问题?
1、 态度问题:
善于发现问题的管理者,要有很强的责任心,还要有专心研究问题的时间和兴趣,能够从小事做起。好高骛远,小事不想做大事做不来的人,是很难发现问题的,也许对他来说,很不屑发现这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
要发现问题,就要重视现场,常在现场,能否发现微小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你对生产现场的熟练程度,只想待在办公室,远离现场是很难发现问题的。
要发现问题,还要有务实的态度。习惯于定势思维,或者喜欢听符合自己意愿的话,这样的习惯很难了解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不了解真相,就谈不上发现问题。
要有创新意识,与时俱进,善于从平常的操作中发现问题。
2、 能力问题:
一定的专业知识,敏锐的观察力,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广阔的视野和对所学学科的了解,对事物规律性的掌握,经验的积累,等等,这些都是及时发现问题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
这些条件的具备,一是个人的性格特点,二是靠不断的学习,三是在现场的经验的积累。经验的积累可以使亲身体会,也可以是对他人经验的学习,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可以在一定程度弥补现场经验的不足。
四、如何解决问题
第一步,找出问题的原因—原因分析
要想解决问题,或者预防问题,首先要找到导致问题发生的原因,所以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现实生产中,对出现的问题,很多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或者只是找到一个表面上的原因,只好采用“全身洗澡法”暂时解决,但这样的解决方法,同样的问题还会不定时重复出现,比如很多企业的微生物超标问题就是这样。
抛开客观因素,现实管理中可能还有很多的主观因素,影响着原因的查找,如部门或个人之间的利益问题、权力纠葛、个人恩怨,等等,这些需要在原因分析过程中一一排除。
1、 问题的来源—变化
变是宇宙永恒的主题,不变是暂时的,变是永远的,人类生活中任何过程都会发生变化。变化大,可以看出来,变化小,无法目视判别。有的变化时逐渐发生的,有的变化时突然发生的,突然发生的变化往往是逐渐发生的变化的积累(量变到质变—我们的职责是在量变的时候就发现并解决,预防质变的发生)。
假如从生产线随机取出数个产品,测量产品的某些特性,如果测量仪器足够精确的话,必将发现这些产品的测量值各不相同。
任何一个与产品有关的因素变化,产品结果也就随之变动,因素变动的大小,产品的结果也随之大小而变动。
影响产品质量的几个因素,即人、机、料、法、环的变化,是导致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寻找问题的原因,就要从这些因素入手,当然现实中的问题往往不是某个因素那么简单,而是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分析问题要针对现场,了解该现场的管理状况,综合考虑。
2、 原因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1) 日常经常到现场,出现问题先到现场。问题发生在现场,只有在现场才能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你听到的汇报,看到的报告,已经被加入了汇报者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而且是站在他们的视角去看的,是否有疏漏的细节,你无法知晓。出现问题能否找到真正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现场的熟知程度。
2) 你看到的现场是真实的吗?即使到了现场,出于各种原因,你看到的现场未必是真实的,所以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在不同时间到现场,明察暗访,亲自跟班,等等。
第二步,制定整改措施
依据分析出来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第三步,措施跟踪,验证效果并标准化
做事要善始善终,作为现场管理者,解决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日后不再发生类似的问题,所以对整改措施跟踪验证是必须的。
如果经验证效果有偏差,要找到原因,修正整改措施,并进入下一循环。
如果验证效果良好,就要纳入日常管理,合并到公司标准化的范畴,需要用制度约定的,在管理制度中加入相关规定,需要在工艺或作业指导书中规定的,提出申请修改工艺或作业指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