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味觉的增强现象
一种味感因另一物质的存在而显着增强。如味精与I+G共用能相互增强鲜味,在1%NaCl溶液中加0.02%MSG,另一份加0.02%I+G,两者只有咸味而无鲜味,但两者混合就有强烈的鲜味。因此I+G的加入可以减少味精的用量,既提高了质量又降低了成本。核苷酸与肉类香精并用时不仅可以抑制异味而且呈现出强烈的肉味。
(2)味觉的对比现象
一种呈味物使另一种不同味的物质,味道变得更强。如咸味与甜味(在100mL水中加入15g的糖,再加入17mg的盐,会感到甜味比不加盐时要甜)、咸味与鲜味。在鲜味剂中加盐使溶液更鲜美。加入某些香辛料能烘托肉类香精的香气,使肉香味更浓。在辣味料中加入少量香油更突出了辣椒的香气。
(3)味觉的掩盖现象
一种物质使某种味明显减弱。如味精掩盖苦味和咸味及酸味、砂糖掩盖咸味、姜葱掩盖腥味、花椒肉桂等掩盖异味等。在制作酱包时,肉的腥膻味可以加入料酒、醋而除去。酵母精含有特殊的酵母味而造成调味上的困扰,可以加入丁香或胡椒而除去.水解蛋白由于受制造工艺的限制有时后味带有化学气味或不爽的气息,可以加入少量的洋葱精油或姜使水解蛋白扬长避短而清爽鲜香。
(4)味的派生现象
两种味的混合,会产生出第三种味,所谓“五味调和百味生”就是这个道理。如豆腥味与焦苦味结合,能够产生肉鲜味;姜蒜与辣椒加糖与醋在油中加热产生鱼香味;炒鸡蛋加上醋产生蟹味;花椒和辣椒在热油中炸香再加葱、蒜、糖、醋后称之为怪味;当白糖、料酒、酱油、甜面酱等调配又可制成叉烧味。
2、食品的理化状态对味觉的影响
(1)粘稠度和细度对味觉的影响
粘稠度高的食品可延长食品在口腔内的粘着时间,使滋味感觉时间延长。细腻的食品可美化口感,使得更多的呈味粒子与味蕾接触,味感更丰满。因此在汤料中可适当添加增稠剂。
(2)油脂对味觉的影响
大多数风味物质都可部分溶解于脂肪,由于味道的化学结构不同及脂肪酸的链长度差异,使得味道成分在油态和水态彼此分离。溶于水的味首先释放,并很快消散,后释放出来的是溶于脂肪的味,导致连续的味道的感觉。因此低脂肪食物不能具有高脂肪食物的浓烈和持续的味觉。同时脂肪本身也提供口感和浓度。
(3)醇厚感对味觉的影响
醇厚是食品中的鲜味成分多,并含有肽类化合物及芳香类物质所形成,使味感均衡协调留下良好的厚味。因此汤料中缺少HAP、HVP等成分是不可能有醇厚感的。
(4)香味和色彩对味觉的影响
对食品增香着色后,由于条件反射,食用时能产生愉快的感受。但增香和着色所增之香味颜色应与食品相和谐。
3、香气的概念和特征
(1)香气的二种感觉:
直冲感:即香气冲鼻感,来源于低沸点和挥发性香基强烈的嗅觉感。如:合成香精和拌合型香精的头香。
圆润感:即香气天然柔和感,来源于动物蛋白中氨基酸、多肽和糖类、脂肪,经美拉德反应的特殊肉源香气。
(2)香气的三个阶段:
头香:闻香时最先感到香气,它应当清新、柔和、不刺鼻、特征香气突出。
体香:头香之后立即闻到香气,它应当丰满、醇厚,是香精的最主要的香气特征。
尾香:是头香和体香挥发为后留下的香气,尾香停留的时间较长。
(3)香气的四个要点:
香型逼真、香气浓郁、留香持久、香气协调。
4、调味调香的原理
调味调香的原理就是根据各种呈味物质和香味料的特点、各种味觉嗅觉现象,取得口味香气风味平衡,目的在于寻求各种呈味料香味料之间的和谐美。 烧烤的调味调香就是将各种呈味料香味料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组合,产生新味,并以一定的形式使调料与原材充分融合,使其具有独特的风味。其最高境界就是:使各种香型口味综合再现实际烹调的香气口感,使全部香气和味感综合为一,逼真、圆润、浓郁、醇和。
只有在掌握通过各种原料和烹调方法的配合,使香气变化的基本规律,才能正确调配出各种调味香料。因此选择汤料所用的调味香料通常必须有一定的烹调香气和口感。 “食无定味,适口者珍”,反应了调味的灵活性,但“五味调和百味香”,确实也是我们调味的一个基本准则,只有掌握了香和味的基本规律,才能把酸甜苦辣咸配合得当,美味可口。
附:辩香”(评香)、“仿香”、“创香
在用各种香料进行种种调合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和体会,掌握“辩香”(评香)、“仿香”、“创香”三方面的基本功,这三方面是互相联系的, 也是学习调香技术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阶段,即可循序渐进,也可适当的交叉进行,使之相辅相成而不断深入。
所谓“辨香”就是能够区分辨别出各类或各种香气或香味,能评定它的好坏以及鉴定其品质等级。如辨别一种香料混合物或加香产品还要求能够指出其中香气和香味大体上来自哪些香料,能辨别出其中“不受欢迎”的香气和香味来自何处。
首先要掌握目前国内经常在使用的数百种(国外有数千种)单体香料以及近百种香基、几十种成功的香精的性能,熟悉其香气特征,香韵分类,各香料间香气的异同和如何代用等知识,练好“辨香”这一基本功。不仅要把辨香结果记录在纸上,而且要作为记忆长期保存在头脑中,一直到退休。
所谓“仿香”是要运用辨香的知识,将多种香料按适宜的配比调配成所需要模仿的香气或香味。
仿香一般有二种要求,一是模仿天然,这是因为某些天然香料价格昂贵,或来源不足,要求我们运用其它的香料,特别是来源较丰富的合成香料仿制出与仿制对象具有相同或较近似的香气和香味的香精,替代这些天然产品;
另一种要求就是对某些国内外成功的加香产品和成品香精的香味的模仿。模仿时要注意专利权等事项。对于模仿天然品,可以参考一些成份分析的文献走走捷径,但对模仿一个加香产品的香气或香味则是复杂和困难的多,这要有足够的辨香基本功和掌握仪器分析技术。
所谓“创香”是运用科学与技术方法,在辨香和仿香的实践基础上,设计创拟出一种新颖和和谐的香气或香味(或香型)的香精,来满足某一特定的产品的加香需要,要使创拟出的香精能达到经济、合理地运用香料,与加香产品的特点相适应的要求。要掌握好香料的应用范围,然后才能选用合适的品种来调配各种香精。
在调配时要参考、分析资料,运用香精的香气特点,按照香韵格调(即类型是用以描述一种独特香气的风格和调门的词汇)掌握好配方格局(指配方的组成规格及布局),传神地表现出香气的艺术传感力。这需要多次的重复、修改,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成功。要达到不仅专家,就连一般外行也能感到香气优雅、自然、和谐的程度,因为是这些许许多多的外行在购买产品。
香精是调香师靠嗅觉的方法调配出的、难以准确进行分析的、带有浓厚艺术风格的产品,经过调合后各种香料的香气已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因此一位调香师调配出的香精,另一位调香师或几位不可能轻易、传神地模仿出来。这不但增加了香精的保密性,而且突出了香精的神秘性和趣味性。
食用香精的调香,最简单的规律就是两种呈香物质混合在一起所出现的四种情况:
1、两种呈味物质的一些主要特征被同时抑制或全部特征都被抑制;
2、甲种呈味物质的主要特征被抑制,乙种不然;
3、两种物质共同形成了新的风味;
4、发生部分混合而形成风味,但仍然保留了甲和乙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