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生产线是由一系列食品机械与零件组成,机械零件之间摩擦必定带来设备磨损和能量损失。因此,食品机械运转必须使用润滑剂。润滑剂在相互摩擦表面形成润滑膜,起到减少摩擦损耗、散热、除锈、减振和降噪等作用。当前,食品工业机械化程度愈来愈高,润滑剂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食品机械中,如搅拌机、泵、封罐机、输送机、齿轮箱、液压系统等。
食品受到润滑剂污染一直都是被关注的问题,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软管泄露、封口破损、飞溅、链条滴落、操作不当等,带来润滑剂对食品的污染。受润滑剂污染食品一旦流入市场,可能造成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
润滑剂污染食品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实际上又常常被忽视。因为少量润滑剂分散到食品中通常不会有明显的痕迹,不易引起食品色、香、味和质地的不良变化,也就不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生产者的重视。润滑被当成企业经营构成中一个非常小的部分,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没有人也没有相应的制度来管理润滑。企业往往孤立地看待润滑问题,认为润滑的目的只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忽视或者没有认识到润滑可能对食品安全潜在的危害。因此,润滑剂安全问题,值得食品生产企业高度重视。
一、食品级润滑剂
采用符合安全要求的基础油,与批准的添加剂进行调配,符合食品安全法规的要求并提供润滑的产品。作为国际公认食品级润滑油认证机构,美国国家卫生基金会(NSF)认为食品级润滑剂应该满足以下五个条件:(1)满足机械使用要求和化学物品管理规定;(2)无毒、无色、无味,满足食品卫生要求;(3)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4)对原料有严格限制;(5)取得NSF认证,方可用于食品机械的润滑。
1.1、食品级润滑剂主要组成
食品级润滑剂是由基础油和添加剂调配而成。基础油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精制矿物油(白油),通常为C17~C35的支链烷烃,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不含芳香烃类,含硫量小于10 ppm;另一种基础油为人工合成,主要有聚α-烯烃(PAO)、硅油、全氟聚醚,最常见也是最早使用的为PAO,其特点是:操作温度范围宽、黏温性能好、黏度指数高、倾点低和蒸发损失小,使用寿命长,能很好地减少机械磨损率、防止金属表面锈蚀,而且组分纯净单一、无毒无害无色,对添加剂感受性好,与矿物油相比,有更好的疏水性能和耐温抗氧化性能。由于润滑剂常处于高速运转的传动系统、高温等环境中,这就要求润滑剂具有优良的氧化稳定性、负载能力、减磨性以及防腐性。因此,润滑剂另一个重要组成就是添加剂,如抗磨剂、抗氧化剂、抗乳化剂等。就两种基础油相比而言,矿物基础油性能较差,需要添加更多的添加剂以增强其性能,而FDA限制了食品级润滑剂中添加剂的种类和剂量。因矿物型食品级润滑剂性能较差,为达到工业上所要求的产品性能,出现了各种合成型食品级润滑剂。
1.2、食品级润滑剂分类
从安全角度出发,润滑剂分类采用美国农业部(USDA)的分类方法(见表1)。
表1 食品工业中润滑剂分类
二、相关标准及法律法规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盟等国外发达国家不同程度上对食品机械润滑剂的使用进行了规定。美国是率先对食品机械润滑剂进行规定的国家,由早期UDSA实施的食品级润滑剂分类注册制度发展到NSF开展的非食品化合物注册及列表制度,管理要求逐步清晰和明确。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盟都参考美国FDA 21CFR 178.3570“偶然和食品接触的润滑剂”的相关规定进行食品机械润滑剂的管理。
在我国,食品机械润滑剂的发展与食品工业发展水平并不相称。只有在出口国提出要求时,我国食品加工企业才会使用进口的食品机械润滑剂;而在一般的食品生产企业中,食品机械润滑剂几乎被普通机械润滑剂所代替。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食品机械润滑剂的分类标准缺失,但《食品安全法》、GB 23820《机械安全 与产品偶然接触的润滑剂卫生要求》、GB/T 12494《食品机械专用白油》、GB 15179《食品机械润滑脂》以及GB 14881《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等法律法规对食品机械润滑剂的使用进行了要求,但是上述标准所涉及的产品远不能满足食品机械的润滑需要。
三、润滑剂管理
3.1、食品机械润滑剂的选择
食品生产企业应根据所加工产品的工业特点及设备技术要求,选择食品机械润滑剂。应考虑满足以下要求:
a.工艺环境、设备技术性能要求,应考虑设备的工作环境:如温度、负荷、湿度、微生物繁殖等因素。企业可以参考设备厂家提供的技术参数,也可由企业设备管理人员、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等根据企业的时间情况确定需要使用的润滑剂;
b.企业适用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国内外产品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相关认证要求及其他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应充分识别这些要求并定期更新,保持记录;
c.其他要求,如成本、客户要求等。
3.2 润滑剂采购及验收管理
企业应根据设备使用需求制定润滑剂采购计划,采购计划经过审核并批准后方可实施。采购人员按照润滑剂采购计划实施采购。采购人员应从具有相关资质的厂家采购,并索取相关资质证件。如所采购的润滑剂属于进口产品,应至少附有:进口商品检验证明、产品中文标签及中文使用说明等内容。
润滑剂到货后,库房管理员和采购员按照购货清单核对品名、规格、数量及购货单位等。相关人员应检查润滑剂外包装是否完好、产品标记是否明显且易于识别、抽检单位包装与标识量是否一致等。
3.3、润滑剂标识及贮存管理
企业应制定相应的润滑剂标识、贮存等管理规定。存放润滑剂产品时,应与非食品级润滑剂分开存放,应上锁管理,避免受到污染或人为破坏等,注意存放条件如温度、湿度等的影响。
3.4、润滑剂领用及盘点管理
库房管理员应凭领料单发放润滑剂,并做好出库记录,包括领用人、使用区域、领取时间、润滑剂型号、数量等信息。库房管理员应定期盘点润滑剂库存,一旦发现润滑剂缺少或去向不明时,立即向相关负责人汇报并查找原因。
3.5、润滑剂使用及培训
企业应定期对与润滑剂相关的人员进行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包括:采购人员、库房管理员、润滑操作人员等,记录予以保持。
企业应对产品生产线、生产设备上的全部润滑点进行识别,并进行编号管理。润滑点的识别应参考设备手册及相关的技术要求,满足润滑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润滑剂的使用量。食品机械发生的各种机械故障或程序故障,可能会导致润滑剂对产品的污染。
四、小结
当前,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食品级润滑剂监管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特定部门来管理食品工业中润滑剂,缺乏相应法律法规,也没有食品工业润滑剂认证机构。随着食品质量与安全受到的关注与要求提高,个人建议食品生产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润滑剂管理制定,选择合适的润滑剂,食品机械制造商应明确告知食品生产商使用润滑剂的润滑点,特别是必须使用食品级润滑剂的润滑点。食品生产企业乃至个体食品加工者,目前应严格执行GB28320-2009《机械安全 偶然与产品接触的润滑剂卫生要求》、SNT 3692-2013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润滑剂使用指南》等标准,加强所用润滑剂及其相关环节的检查控制,了解所用润滑剂安全级别与加工性能,规范使用优质安全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