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
该属由符合肠杆科定义的有动力和无动力的细菌组成,其中包括五个种:蟑螂埃希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弗格森埃希氏菌、赫曼埃希氏菌和脆弱埃希氏菌。其中大肠埃希氏菌与人类最为密切,它是人肠道菌群的一部分,而其中有几种致病性的大肠埃希氏菌可能会引起尿道感染、菌血症、脑膜炎和腹泻等症状。目前至少有四类已经被认知的致泻性大肠菌群:产志贺氏毒素的大肠埃希氏菌(STEC)也被称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HEC)、产肠毒性大肠埃希式菌(ETE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式菌(EIEC)。
2.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
该属是有符合肠杆科定义的有动力的细菌组成,目前该属分为肠沙门氏菌和本哥利沙门氏菌。其中肠沙门氏菌分为6个亚种,亚种Ⅰ为肠亚种,亚种Ⅱ为撒拉姆亚种,亚种Ⅲa器亚利桑那亚种,亚种Ⅲb为双向亚利桑那亚种,亚种Ⅳ为赫顿亚种,亚种Ⅵ为因迪卡亚种。
3.志贺氏菌属(Shigella)
该属是由符合肠杆科的无动力细菌组成。有四个血清群作为四个种:血清群A是痢疾志贺氏菌,血清群B是福氏志贺氏菌,血清群C是鲍氏志贺氏菌,血清群D是宋氏志贺氏菌。在19世纪末的时候,志贺氏菌作为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被人了解,志贺氏菌可以引起血性腹泻(痢疾)和非血性腹泻,任何其他大的灵长目动物是志贺氏菌的为宜自然宿主,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志贺氏菌感染主要由宋氏志贺氏菌引起,而在发展中国家最常见的血清型是福氏志贺氏菌和痢疾志贺氏Ⅰ型。
4.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革兰氏阴性菌,周生鞭毛(通常4根-6根)运动。兼性厌氧,容易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肠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柠檬酸杆菌属、沙雷氏菌属均被认为是临床性病原体。
5.弧菌属(Vibrio)
革兰氏阴性的棒状菌。本属细菌种类多,分布广泛,尤其是水中最为常见。形状短小,约0.5μm×(1-5μm),因弯曲如弧而得名。分散排列,偶尔相互连接成S状或螺旋状。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体一端有单鞭毛,运动活泼。无芽孢,无荚膜。需氧或兼性厌氧,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阳性,赖氨酸脱羧酶阳性,精氨酸水解酶阴性,嗜碱,耐盐,不耐酸。我们检测常见的是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该菌是在1950年日本一次肠胃炎爆发后被首先确定为致病菌,引起的病例一般是使用污染的海产品所致,其所致肠胃炎特征包括恶心、呕吐、腹部痉挛、低热、寒战、水样腹泻和血便。
6.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革兰氏阳性球菌(直径0.5μm-1μm),可以单独,或是几个成簇排列。Ogston将能够引起炎症及化脓的一群微球菌命名为“葡萄球菌”,Rosenbach在分类学意义上引用了该术语,首次定义为葡萄球菌属。该属无动力,非芽生,无荚膜或有限荚膜。多数为厌氧菌,除了腐生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亚种外,多数细菌在有氧条件下生长更加迅速。葡萄球菌大多寄生在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皮肤、皮肤腺和黏膜中,但在宿主的口、血液、上呼吸道以及肠道等也有分离出该菌。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的条件致病菌,食物中毒多是葡萄球菌的肠毒素引起的。
7.李斯特菌属(Listeria)
革兰氏阳性无芽孢棒状杆菌。目前已知的李斯特氏菌属有7个菌种,即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绵羊李斯特氏菌、英诺克李斯特氏菌、威尔斯李斯特氏菌、西尔李斯特氏菌、格氏李斯特氏菌和莫氏李斯特氏菌。菌属中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是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8.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革兰氏阳性,不生孢。细胞函件以周生鞭毛运动。兼性厌氧,有时微好氧,在有氧时生长差,降低氧压时生长较好;有的菌在刚分离时为厌氧菌。细胞杆状,通常规则为长杆状,但有时几乎是球状或短链。在营养琼脂上的菌落凸起、全缘和无色,直径2mm-5mm。
当然食品中的细菌菌属远远不止以上8种,常见的菌属还有梭状芽胞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微球菌属、希瓦氏菌属、克罗诺杆菌属、欧文氏菌属、假单胞菌属等等,其实经过统计,食品中常见的细菌菌属大约有40个,而以上8个菌属是我们在进行食品微生物检测时经常遇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