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食品企业除了常常面对名目繁多食品安全和质量管控的审核外,越来越多的企业还碰到了另一类验厂/审核活动:社会责任验厂。
细节化的食品安全管理遭遇苛刻的社会责任验厂,将是怎样的情形呢?
接受过验厂的企业,多多少少都会遭遇如下尴尬……
尴尬一:各类记录VS.工作时间
记录是食品安全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从生产记录到卫生记录,从可追溯记录到检验记录,各种记录系统地表达着食品企业各个环节的食品安全控制情况。
而在“社会责任验厂”中,“时间”是个敏感词。
当审核老师看到产品上的生产日期标识和各类记录中体现的工作时间,都要“两眼放光”。
“记录”可以充分说明企业周六周天要不要上班,晚上有没有加班。
生产各工段不同的运作时间,和员工打卡记录相比较,又可以充分印证企业工时记录的真实性。
所以,很多食品企业都高呼“工作时间”是“社会责任验厂”的第一大难题。
尴尬二:人流物流VS.安全通道
为了防止交叉污染,食品企业往往设置了人流、物流线路,这些线路从空间上有效地防止了非洁净区到洁净区的污染,是食品卫生的基本保障之一。
不过,许多食品企业受空间所限或基于厂房的多次改造,有时,人流通道变得曲折而狭窄,而这对于消防安全是大忌,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对通道宽度等都是有规定的。
而个别企业,为了有效控制人员流动,甚至会封闭部分的安全通道,这对于社会责任验厂,则直接构成关键不符合。
延伸阅读:食品生产车间人流和物流
尴尬三:卫生操作VS.个人防护
在食品车间中,站在卫生管理的角度,所有车间的物品都必须从卫生的角度给予评估,防止各类污染源的出现。可是,站在“社会责任验厂”的角度,基于员工的健康安全,许多个人防护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在噪声环境大的场所(比如罐头封口),会要求员工带耳塞;高处作业(比如腌制池边缘)需要佩戴安全带。
对于一般企业,耳塞分发了,坏了就可以来换,但对于食品企业,是需要确认耳塞的各类部分是完好的。登高作业的安全带,既要考虑安全性,还要考虑如何清洗,会不会污染产品等等。
但是食品安全管理,遭遇“社会责任验厂”也并非只有尴尬。食品企业接受“社会责任验厂”还有许多天然的优势。
优势一:食堂卫生杠杠的
从社会责任验厂的角度来说,食堂是员工的重要的生活环境。一个不卫生的食堂,是对员工的健康安全的伤害。所以食堂是“社会责任审核”的重要场所之一。
食品企业现场品控只要拿出一点控制车间现场卫生的劲头来监督自家的食堂,就能完败非食品企业的食堂。
更何况水质检测、接触面微生物涂抹实验,更是品检的拿手好戏。
优势二:职业人体工效风险的降低
长期保持站立或其他姿势,对于一些严格的社会责任验厂来说,也是会考量的。而预防这一类的职业人体工效风险,对于多数食品企业来说,与卫生管理是并行不悖的。
食品企业中的许多工序,强迫要求员工必须停止持续工作。
比如感官检查的工序,灯检这一类的。其次,基于卫生控制的要求,许多车间也会要求员工应定期停止工作,进行再次洗手,理论上员工可以在程序上获得休息。
优势三:健康管理,殊途同归
注意,这里想要表达的,不是将食品从业者健康证明和员工的健康体检混淆,这不是同一个概念。
而是说,食品企业开展员工入车间的健康检查,了解员工的身体状况,对于身体不适的员工准予休假的这类健康管理。
从“社会责任验厂”的解读来说,这是对员工的一种关爱。而且基于这种管理,也可以让车间中需要储备的急救箱药品种类大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