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确定测量仪器校准间隔时需要考虑:
(1) 相关计量检定规程对检定周期的规定;
(2) 在进行型式批准时有关部门的要求或建议;
(3) 制造厂商的要求或建议;
(4) 使用的频繁程度;
(5) 维护和使用的情况(例如是否出现过重大维修);
(6) 磨损和漂移量的趋势;
(7) 环境的严酷度及其影响(例如,腐蚀、灰尘、振动、频繁运输和粗暴操作);
(8) 实验室追求的测量准确度;
(9) 期间核查和功能检查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为便于确定校准间隔,实验室可绘制测量仪器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在确定校准周期时,可以根据测量设备的特性和使用情况、测量设备的可靠性指标(R)(一般取R(t)≧90%),结合实验室工作特点,本着科学、经济和量值准确的原则,逐台确定。校准间隔不是固定不变的,应根据历次校准合格情况,参考JJF1139《计量器具检定周 期确定原则和方式》进行适当调整(延长或缩短)。这一点在 CNAS-CL01 “5.10.4.4 校准证书(或校准标签)不应包含对校准时间间隔的建议,,除非已与客户达成协议。该要求可能被法规取代。”也有体现。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仪器校准周期确定是实验室根据自己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的,因为只有实验室才最了解实验室仪器的情况。
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对实验室来说也存在困难,由于实验室同规格型号的测量仪器有限,统计分析有困难,实验室自身也很难确定校准周期,一般可以采取下面的解决办法:
(1)采用固定的校准间隔。例如,对检定的测量仪器,按检定证书确定检定周期;
(2)对校准的测量仪器,若给出建议下次校准时间,一般遵其建议;
(3)若校准证书未给出建议,该测量仪器有相应检定规程的,按检定规程确定;
(4)若无相应检定规程的,则参照同类仪器。这种方法操作方便,当怀疑存在异常时,应及时调整周期(这点大家务必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