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编制要坚持实用原则、经济效益原则、满足计量器具的预期使用要求原则和满足控制程序要求原则等。按照校准的定义,要建立某一项校准规范,首先要 有该项目的标准计量器具,建立内部标准,并经国家计量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否则谈不上校准。编制的依据除了要熟悉相关的计量管理和技术知识、国际质量 和测量标准及相关的国际建议、国家颁布的计量法律、法规外,对国家、地方和部门颁布的计量检定规程和计量校准规范也要掌握。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是企业内部计 量校准规范的重要依据,企业内部使用的工作用计量器具和标准器具的计量特性不能低于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标准器具的准确度等级在被校计量 器具的准确等级的1/3~1/10范围内。目前,我国并没有对企业如何建立校准规范作出明确规定,但依据现行有效的JJF1071-2000《国家计量校 准规范编写规则》的说明,企业可以参照此《规则》执行。规范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适用范围要考虑企业现在和将来可能的实际需要,力求完整;充 分考虑采用先进技术和为采用最新技术留有空间。在具体制定校准规范中,可以和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相比较,从本单位实际出发,从而制定出比较实用的企业校准规 范。
根据长期的校准工作实践和计量器具的实际使用情况以及现有的标准条件,在 建立企业内部校准规范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和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有所区别或侧重点略有不同:
1.计量器具的通用技术要求
在通用技术要求方面,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均有规定,并作为一个检定项目。主要是进行外观检查,而企业校准并不一定把外观要求作为必要检查项目,如对电 能表、蒸汽流量计和压力表的周期校准,外观检查是没有意义的,但对新采购的计量器具的入库验收校准和对外观有重要要求的计量器具校准,特别是实行一次性校 准的简易计量器具,外观检查是必要的,如对玻璃棒式温度计、酒精计、玻璃量器的校准。
2.对校准条件的要求
校准条件包括环境条件和对校准设备的要求,要根据企业现有的校准室的条件和标准器的技术特性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但标准器的准确度等级要满足被校器具的准确度等级的要求。
3.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的选择应用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中规定的检定项目是比较全面的,而校准是保证被校计量器具在实际测量范围内的示值准确、可靠。因此,可根据校准条件和器具的实际使 用情况对校准项目作选择规定。但示值误差的校准是必须具备的。同样,在校准点的选择上,在保证校准质量的前提下,可以作出对计量器具在正常测量范围的点进 行校准,每个校准点的校准次数可以少于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规定的次数,以提高校准工作的效率。必要时,也可以对超出实际测量的点进行校准。在校准方法的适用 上,企业的校准是大量的比对工作,而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则往往选择严于比较法的检定方法,如容量瓶、量筒、量杯的检定,国家计量检定规程采用衡量法,并以衡 量法为仲裁方式,而企业则多采用容量比较法,但校准误差稍高于衡量法。
4.校准过程的处理
在检定过程中遇到检定项目不合格的情况,一般不再继续下一个项目的检定,即判为不合格;而校准过程中出现误差超限的点,则应该进行必要的修理、调试,然后再校准,直到误差符合要求为止。这个过程是国家检定规程所不具备的。
5.校准结果的表达
检定出具检定证书和加封印,检定结果以“合格”或“不合格”的形式给出;而企业的校准是对计量器具的内部管理而言的,在没有必要出具校准证书的情况 下,可以以校准报告或校准记录、贴具校准标识和必要时加封印来表达。对于一些使用量较大、计量准确度要求不高、简易的计量器具,如玻璃棒式温度计,可以作 收发校准登记记录和贴具校准标识的证明。校准结果是对实际校准项目和校准点的确认,以“符合”或“不符合”的形式给出较为适宜。
6.关于复校时间间隔的规定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对检定周期作出一般不超过一定期限的原则性规定,前述已经说明检定是适用于强检类和标准器具的,并不是对企业内部的工作用计量器具 的复校间隔作出的规定,企业应根据仪器的使用情况(使用部位的重要性、环境条件、使用频率)、使用者、仪器本身质量等诸因素,由企业自主决定。复校间隔过 长,则误差超限的风险增大;间隔过短,则增加校准成本和工作量。建议用统计计量器具的周期校准合格率来判定复校间隔的适合性:当周期校准合格率在目标值以 上时,说明复校间隔是合适的,也可以考虑延长间隔;当周期校准合格率低于目标值时,说明误差的风险加大了,应当考虑缩短间隔。当然,周期校准合格率并不是 惟一确定复校间隔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