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方法规定了动物肌肉组织中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及沙丁胺醇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猪肉、牛肉等动物肌肉组织中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及沙丁胺醇的快速检测。
2 原理
本方法采用竞争抑制免疫层析原理。待测样中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与胶体金标记的特异性抗体结合,抑制了抗体和硝酸纤维素膜检测线(T线)上抗原结合,从而导致检测线颜色深浅变化。通过检测线与质控线(C线)颜色深浅比较,对待测样中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进行定性判定。
3 试剂与材料
除另有规定外,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应符合GB/T 6682二级水规定。
3.1 试剂
3.1.1甲醇:色谱纯。
3.1.2 氢氧化钠。
3.1.3 磷酸二氢钾。
3.1.4 磷酸氢二钠。
3.1.5 盐酸。
3.1.6 氯化钠。
3.1.7 氯化钾。
3.1.8 三氮化钠。
3.1.9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3.1.10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即Tris。
3.1.11 乙酸乙酯。
3.1.12 磷酸二氢钠。
3.1.13 氢氧化钠溶液(1mol/L):称取氢氧化钠(3.1.2)4g,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3.1.14 缓冲液:准确称取磷酸二氢钾(3.1.3)0.3g,磷酸氢二钠(3.1.4)1.5g,溶于约800mL水中,充分混匀后用盐酸(3.1.5)或氢氧化钠溶液(3.1.13)调节pH至7.4,用水稀释至1000mL,混匀。4℃保存,有效期三个月。
3.1.15 展开液:准确称取磷酸二氢钾(3.1.3)2g,磷酸氢二钠(3.1.4)1.44g,氯化钠(3.1.6)8g,氯化钾(3.1.7)0.2g,三氮化钠(3.1.8)0.5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3.1.9)1.0g溶于约500mL水中,充分混匀后用水稀释至1000mL。室温保存,有效期一年。
3.1.16 Tris缓冲液(pH9.0,1mol/L):称取121.14g Tris(3.1.10),溶于约700mL水中,充分混匀后加入盐酸(3.1.5)调试pH至9.0 后用水定容至1000mL。
3.1.17 Tris缓冲液(pH9.0,10mmol/L):精密量取1mL 1mol/L Tris缓冲液(3.1.16),用水稀释定容至100mL。
3.1.18 磷酸二氢钠溶液(0.2mol/L):称取磷酸二氢钠(3.1.12)24.0g,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
3.1.19 磷酸氢二钠溶液(0.2mol/L):称取磷酸氢二钠(3.1.4)28.4g,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
3.1.20 磷酸盐缓冲液(pH7.4,0.2mol/L):吸取19mL磷酸二氢钠溶液(3.1.18)加入81mL 磷酸氢二钠溶液(3.1.19),混匀。
3.1.21 磷酸盐缓冲液(pH7.4,10mmol/L):精密量取50mL 0.2mol/L磷酸盐缓冲液(3.1.20),用水稀释至1000mL。
3.1.22 固相萃取柱:丙烯酸系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柱。
3.2 参考物质
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参考物质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CAS登录号、分子式、相对分子量见表1,纯度≥97%。
表1 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参考物质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CAS登录号、分子式、相对分子量

注:或等同可溯源物质。
3.3 标准溶液配制
3.3.1 标准储备液:精密称取适量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参考物质(3.2),分别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甲醇(3.1.1)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制成浓度为100μg/mL的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标准储备液,-18℃保存,有效期一年。
3.3.2 克伦特罗标准中间液(1μg/mL):精密量取克伦特罗标准储备液(100μg/mL)(3.3.1)1mL置于 10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3.1.1)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浓度为1μg/mL的克伦特罗标准中间液,临用新制。
3.3.3克伦特罗标准工作液(20ng/mL):精密量取克伦特罗标准中间液(1μg/mL)(3.3.2)1mL,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甲醇(3.1.1)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浓度为20ng/mL的克伦特罗标准工作液。临用新制。
3.3.4 莱克多巴胺标准中间液(1μg/mL):精密量取莱克多巴胺标准储备液(100μg/mL)(3.3.1)1mL置于10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3.1.1)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浓度为1μg/mL的莱克多巴胺标准中间液,临用新制。
3.3.5莱克多巴胺标准工作液(20ng/mL):精密量取莱克多巴胺标准中间液(1μg/mL)(3.3.4)1mL,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甲醇(3.1.1)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浓度为20ng/mL的莱克多巴胺标准工作液。临用新制。
3.3.6 沙丁胺醇胺标准中间液(1μg/mL):精密量取沙丁胺醇标准储备液(100μg/mL)(3.3.1)1mL置于10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3.1.1)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浓度为1μg/mL的沙丁胺醇标准中间液,临用新制。
3.3.7沙丁胺醇标准工作液(20ng/mL):精密量取沙丁胺醇标准中间液(1μg/mL)(3.3.6)1mL,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甲醇(3.1.1)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浓度为20ng/mL的沙丁胺醇标准工作液。临用新制。
3.4 材料
3.4.1 克伦特罗试剂盒/检测卡(条):含胶体金试纸条及配套的试剂。
3.4.2 莱克多巴胺试剂盒/检测卡(条):含胶体金试纸条及配套的试剂。
3.4.3 沙丁胺醇试剂盒/检测卡(条):含胶体金试纸条及配套的试剂。
4 仪器和设备
4.1 电子天平(d = 0.1 g~0.0001 g)。
4.2 组织粉碎机。
4.3 水浴箱。
4.4 离心机。
4.5 移液枪:10?L,100?L,1mL,5mL。
4.6 读数仪:产品配套可使用的检测仪器(可选)。
4.7 固相萃取装置(可选)。
4.8 其他产品说明书操作中需用的仪器。
4.9 环境条件:温度10-40℃,湿度≤80%。
5 分析步骤
5.1 试样制备
称取适量具有代表性样品的可食部分,用于后续实验。
5.2 样品前处理
称取适量、粉碎、均匀的样品(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要求,精确至0.01g)于50mL离心管。按照试剂盒提取步骤分别对空白试样、加标质控样品、待测样进行处理。
5.2.1 方法一(隔水煮法):
称取粉碎混匀的样品5.0±0.05g(精确至0.01g)于50mL离心管,置90℃水浴中加热20min至离心管中可清晰看见有组织液渗透,4000r/min离心10min,将上清液转至另一离心管,重复离心操作一次。准确移取上清液900μL,加入100μL缓冲液(3.1.14)混匀,作为待测液。本方法推荐水浴加热,也可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5.2.2 方法二(固相萃取法):
称取粉碎混匀的样品5.0±0.05g(精确至0.01g)于50mL离心管,加入5mL 10mmol/L Tris缓冲液(3.1.17),剧烈震摇5min,放置20min,加入10mL乙酸乙酯(3.1.11),剧烈震摇1min。以4000r/min离心2min,上清液待净化。连接好固相萃取装置(4.7),并在固相萃取柱(3.1.22)上方连接30mL注射器针筒,将上述上清液全部倒入30mL针筒中,用手缓慢推压注射器活塞,控制液体流速约1滴/秒,使注射器中液体全部流过固相萃取柱,尽可能将固相萃取柱中溶液去除干净。将固相萃取柱下方的接液管更换为洁净的离心管,向固相萃取柱中加入0.5mL 10mmol/L磷酸盐缓冲液(3.1.21)。用手缓慢推压注射器活塞,控制液体流速约1滴/秒,使固相萃取柱中的液体全部流至离心管中,即得待测液。
注:试样制备过程可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不做限定。
5.3 测定步骤
5.3.1 检测卡与金标微孔测定步骤
测试前,将未开封的检测卡恢复至室温。吸取100μL上述待测液于金标微孔中,上下抽吸5-10次直至微孔试剂混合均匀。室温温育5min,将反应液全部加入到检测卡的加样孔中,1min后加入1滴展开液(3.1.15)。检测卡加入样本后10min进行结果判定。
5.3.2 无金标微孔时,检测卡测定步骤
测试前,将未开封的检测卡恢复至室温。吸取100μL上述待测液直接加入到检测卡加样孔中,1min后加入1滴展开液(3.1.15)。检测卡加入样本后10min后进行结果判定。
5.3.3 试纸条与金标微孔测定步骤
测试前,将未开封的试纸条恢复至室温。吸取100μL上述待测液于金标微孔中,上下抽吸5-10次直至微孔试剂混合均匀。室温温育1min,将试纸条样品垫插入到金标微孔中。室温温育4min,从微孔中取出试纸条,去掉试纸条下端样品垫,进行结果判定。
注:1. 测定步骤建议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2. 结果判定建议使用读数仪,读数仪的具体使用参照仪器使用说明书。
5.4 质控实验
每批样品应同时进行空白试验和加标质控试验。
5.4.1 空白试验
称取空白试样,按照5.2步骤与样品同法操作。
5.4.2 加标质控试验
准确称取空白试样5g或适量(精确至0.01g)置于50mL离心管中,加入适量克伦特罗标准工作液(20ng/ml)(3.3.3),使克伦特罗浓度为0.5μg/kg,按照5.2步骤与样品同法操作。
准确称取空白试样5g或适量(精确至0.01g)置于50mL离心管中,加入适量莱克多巴胺标准工作液(20ng/ml)(3.3.3),使莱克多巴胺浓度为0.5μg/kg,按照5.2步骤与样品同法操作。
准确称取空白试样5g或适量(精确至0.01g)置于50mL离心管中,加入适量沙丁胺醇标准工作液(20ng/ml)(3.3.3),使沙丁胺醇浓度为0.5μg/kg,按照5.2步骤与样品同法操作。
6 结果判定要求
6.1 读数仪测定结果
通过仪器对结果进行判读。
6.1.1 无效
当质控线(C线)不显色时,无论检测线(T线)是否显色,均表示实验结果无效。
6.1.2 阳性结果
若检测结果显示"+"(阳性),表示试样中含有待测组分且其含量大于等于方法检出限。
6.1.3 阴性结果
若检测结果显示"-"(阴性),表示试样中不含待测组分或其含量低于方法检出限。
6.2 目视判定
通过对比质控线(C线)和检测线(T线)的颜色深浅进行结果判定。
6.2.1 无效
当质控线(C线)不显色时,无论检测线(T线)是否显色,均表示实验结果无效。
6.2.2 阳性结果
质控线(C线)显色,若检测线(T线)不出现或出现但颜色浅于质控线(C线),表示试样中含有待测组分且其含量高于方法检出限,判为阳性。
6.2.3 阴性结果
质控线(C线)显色,若检测线(T线)颜色深于或等于质控线(C线),表示试样中不含待测组分或其含量低于方法检出限,判为阴性。


6.3 质控试验要求
空白试样测定结果应为阴性,加标质控样品测定结果应为阳性。
7 结论
当检测结果为阳性时,应对结果进行确证。
8 性能指标
8.1 检测限: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检出限均为0.5μg/kg。
8.2 灵敏度: ≥95%
8.3 特异性: ≥85%
8.4 假阴性率:≤5%
8.5 假阳性率:≤15%
注:性能指标计算方法见附录A。
9 其他
本方法所述试剂、试剂盒信息、操作步骤及结果判定要求是为给方法使用者提供方便,在使用本方法时不做限定。方法使用者在使用替代试剂、试剂盒或操作步骤前,须对其进行考察,应满足本方法规定的各项性能指标。
本方法参比方法为GB/T 22286-2008《动物源性食品中多种β-受体激动剂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本方法使用克伦特罗试剂盒可能与沙丁胺醇、特布他林、西马特罗等有交叉反应,当结果判定为阳性时,应对结果进行确证。
本方法使用沙丁胺醇试剂盒可能与克伦特罗、特布他林、西马特罗等有交叉反应,当结果判定为阳性时,应对结果进行确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