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外贸走势和吸收外资情况受到各方关注:进出口会不会受到较大影响?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会不会受影响?外资会不会撤离?
“从商务部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很多外贸企业正在迅速恢复产能,各地区各部门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精准施策,帮助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减负助力。”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日前指出,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介绍,中方将继续加大对外资企业的服务力度,“有针对性地协调解决外资企业在投资、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信心源于坚实的底气,改革开放40多年奠定了我国外贸发展的良好基础,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也将为外商投资提供持续的动力。总体而言,我国在很多方面依然具有国际比较优势,对此应该有信心。
从对外贸易来看,迎难而上是近年来中国外贸的底色。2019年,我国外贸发展环境严峻复杂,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中国外贸经受住了重大风险考验,展示出强劲韧性和蓬勃活力。”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表示,2019年,我国出台政策措施,营造便利友好营商环境,妥善运用经济手段增强企业内生动力,实现了外贸发展逆势增长,进出口规模、国际市场份额双双迈上新台阶,圆满完成稳中提质目标任务。
我国出台进一步稳外贸政策措施,营造良好外贸发展环境。2019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进一步稳外贸政策措施,包括完善财税政策、支持外贸融资、加大信保支持、加快发展新业态、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等方面。
我国积极主动扩大进口,中国进口发展稳中有进。2019年,中国货物进口达到了14.31万亿元,同比增长1.6%。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水果、坚果、食用植物油、猪肉、牛肉进口大幅增长,保证了国内供应、稳定了市场价格。国外高品质商品逐渐深入寻常百姓家,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关税总水平进一步降至7.4%。推进《贸易便利化协定》措施落实,2019年年底实施率已达96.2%。消费品进口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2019年11月,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功举办,累计意向成交711.3亿美元,比首届增长23%。一批传统出口企业以进博会为契机,加快转型发展。
我国深入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新动能新活力。完善政策,创新监管,优化流程。新设24个跨境电商综试区。为跨境电商综试区零售出口企业量身定制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让深受企业欢迎的增值税“无票免税”政策真正落地。不断优化市场采购贸易政策措施。支持加工贸易保税维修再制造项目先行先试,全年新增8个项目,涉及通讯设备、船舶、轨道交通、航空等行业。
我国还通过大力优化国际市场布局、积极支持边境贸易创新发展、持续推进“三项建设”等工作,不断推动外贸稳中提质。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全年货物进出口31.6万亿元,增长3.4%。
从吸收外资来看,逆势向上是近年来的突出特点。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跨国投资低迷、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各国引资竞争加剧的条件下,2019年我国吸收外资实现逆势增长——按人民币计,达到9415.2亿元,比上年增长5.8%;以美元计,1381.4亿美元,增长2.4%。
“围绕‘稳外资’工作,去年连续发布实施了新的外商投资法、国务院稳外资20条、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等一系列法规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宗长青指出,2019年我国打出了稳外资的“组合拳”,有力稳定了外商投资的预期,提振了投资信心。
外资市场准入取得新突破,修订发布2019年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各减8条,减至40条和37条,在更多领域允许外资控股或独资经营;外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推动出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以更大力度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和合法权益;外资法律制度实现历史性变革,推动出台外商投资法,取代了“外资三法”,成为新时代外商投资基础性法律。
当前,中国正在全力以赴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当前全球经贸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这更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共度时艰,也相信处于全球供应链各环节的政府和市场主体,会为来自中国的商品、服务和输华的商品提供更多的贸易便利。同时,我国吸收外资的综合竞争优势没有改变。中国也将继续加大对外资企业的服务力度,协助外资企业积极应对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