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2019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在深圳落下帷幕。本届海博会聚焦科技创新,涉及海洋产业上下游30多个细分行业。357场活动,432项新技术、新产品首发,众多彰显我国海洋实力的“大国重器”一一亮相,涉海新产业、新技术频频登场,吸引了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9.7万人次专业观众参观。12场高端论坛,邀请了20个国家和地区的190位嘉宾,为海洋经济发展注入了智慧与活力。
高端装备、高新技术,彰显科技实力
创造下潜7062米中国载人深潜纪录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南海海域成功完成我国首次可燃冰试采的“蓝鲸1号”钻井平台、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最大自航绞吸挖泥船 “天鲲号”、首艘国产极地探险邮轮“格雷格·莫蒂默”号……一系列高端海洋装备模型、高新技术研发成果在本届海博会上集中亮相,让参观者集中感受“大国重器”的魅力。
“我们利用大海涨潮落潮时的水流带动叶轮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浙江省舟山市LHD海洋潮流能发电站带着潮流能模拟发电装置模型前来参展,该公司工程技术人员谢运林介绍,“该项目由我国自主研发,是世界首座正式投入运营的海洋潮流能发电站。”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也带来了日产10万吨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模型。
高端海洋装备、高新技术成果代表着我国的综合海洋实力。在海博会上发布的《2019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显示,近年来我国海洋科技创新投入增长迅速,海洋科技产出成果持续增加。2018年重点监测的海洋科研机构中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比上年增长19.2%,专利授权数量超过3700件。2018年重点监测的海洋科研机构中科技活动人员数比2011年增长了20%以上,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比2011年增长近90%,专利授权数是2011年的3.5倍。
在供给体系高质量发展要求下,一批高科技含量较高的工程、产品和装备陆续投入使用。港珠澳大桥完工通车,国内自主研发的治疗老年痴呆的药物“甘露寡糖二酸(GV-971)”正式进入上市审评阶段,首艘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深海一号”顺利下水,“海洋一号C”卫星、“海洋二号B”卫星和中法海洋卫星成功发射,为海洋经济升级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张占海表示,过去5年,我国注重以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平均增速超过12%,明显领先其他海洋产业。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李硕从事水下机器人研制近30年。他说,从来没有一个时期我们国家对海洋的重视超过现在,海工装备可以说迎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我们现在需要考虑的是,科技投入如何和经济回报平衡。通过多年的发展,水下机器人从遥控到自主,从单台设备发展到集群,航程也从原来的百米级跨入了千公里级,我们的机器人已经遍布全球大洋、深海和极地。今天我们要更多地思考如何产业化,将放在科学家手里的海洋高端装备转化成国民经济贡献率。
科技创新、环保理念,助力绿色发展
海博会上,一个笼子状的“庞然大物”——半潜式渔业养殖平台 “海洋渔场1号”模型吸引了参展者的目光。这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半潜式智能海上养殖装备之一,由中船重工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承包建造。平台总高69米,直径110米,可抗12级台风,一次可实现养鱼150万条。平台集挪威先进养殖技术、现代化环保养殖理念和世界顶尖海工设计于一身,最大的特征是智能化,配备了全球最先进的三文鱼智能养殖系统、自动化保障系统和高端深海运营管理系统及对应的子系统,安装各类传感器2万余个,水下水上监控设备100余个,生物光源100余个,把复杂的养殖过程变得简单和准确。
中集集团旗下渔业科技公司总经理郭福元说,无论是中国还是挪威,目前都面临着近岸密集养殖带来的环境问题。目前两国在渔业养殖新技术方面有几大趋势:一个是陆上ROS系统(机器人操作系统)养殖,二是近岸封闭式或者半封闭式环境友好型养殖,三是深远海养殖。今年4月,中集来福士设计建造的国内首座深远海智能化坐底式网箱 “长鲸一号”交付,目前正稳“坐”在山东长岛大钦岛海域。“长鲸一号”模型及其大数据平台也亮相海博会。工作人员介绍,“长鲸一号”设计建造的一大亮点便是水动力自动投饵系统,能够实现系统定时、定量、高效自动控制,日常仅需4名员工就能喂养1000吨鱼。
海蓝色的招商局集团展区内,航运、物流、工业、邮轮等各大板块信息清晰呈现,各大“船模”争相亮相。招商局集团战略发展部科技创新室主任刘鹤介绍,招商局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建造了一系列电力、LNG(液化天然气)动力船舶,并从生产作业环境等方面解决环保问题,比如研发了一系列油泥处理设备,广泛应用到船舶、码头、港口。
深圳市属涉海类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盐田港集团在海博会上亮相。盐田国际工程部总经理苏裕年表示,作为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码头之一,盐田国际始终将环保理念贯穿于港口建设、营运和企业文化各个方面,坚持以节能、低排放的方式推动港口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靠港船舶岸电建设及应用、清洁能源LNG的使用、提升港池溢油应急处置能力等一系列措施建设绿色港口。
近年来,环境友好型的科技创新不断取得突破,海上风能、波浪能、潮汐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能源。展会上,众多专家表示,蓝色经济本身就是集成了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理念的一种经济发展观。海洋经济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共建海洋生态文明。
《发展指数》显示,我国海洋资源与生态保护力度显着增强。截至2018年底,各类直排海污染源入海总量持续下降。2018年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6.3%,海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政策推进、众商云集,结成蓝色伙伴
来自21个国家的455家展商参展,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9.7万人次专业观众参观了展览,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190位嘉宾在论坛上发表了真知灼见。今年的海博会,成为全球海洋领域国际组织和国外政府高级官员、专家学者、涉海龙头企业高管展示海洋经济发展成果,分享研究、治理、安全等方面经验和见解的盛宴,为全球海洋经济发展注入了智慧与活力。
《发展指数》显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我国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2018年我国积极拓展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贸易额达1.3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6%。一批中国企业承揽国际涉海项目,海洋领域经贸合作不断深化。
在海博会主论坛——全球蓝色经济合作伙伴论坛上,张占海表示,我国更加注重以共建蓝色伙伴关系促进对外开放合作。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投资的瓜达尔港、亚马尔等标志性项目取得积极进展。中国与欧盟建立了“蓝色伙伴关系”,深圳积极推进 “中欧蓝色产业园”建设。同时,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吸引了各国企业到华投资,共享中国发展红利,其中德国巴斯夫在广东湛江的投资达100亿美元,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外资项目。
柬埔寨环境部副部长杨·索帕拉表示,柬埔寨希望和世界各国一起,尽全力保护海滩、沿海资源、海洋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海洋经济,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塞舌尔政府蓝色经济首席秘书肯尼思·拉康博说,一直以来,塞舌尔重视发展合作伙伴关系,与世界银行等组织合作,以绿色的方式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希望与合作伙伴一起,在蓝色经济发展方面携手共进。
斯里兰卡灌溉和水资源管理部辅秘维马拉维拉希望,可以吸引世界各地的更多投资者参与斯里兰卡渔业发展。
招商局集团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崔军说,招商局在积极投身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过程中,努力构建多层次的蓝色伙伴关系,与吉布提和多哥政府签署了《战略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在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的项目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受到了东道国的欢迎。王崔军表示,下一步招商局将以“一带一路”为指引,发挥自身在设施联通方面的综合优势,为“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战略贡献智慧和方案。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在世界15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实质性业务,在121个国家(地区)设立境外机构240个,已经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带一路”海洋经济对外合作主力军。中国交建总裁宋海良说,中国交建是港口建设的领军者,海工装备的代言者,推动产业“走出去”的临海产业园区运营者。中国交建愿意继续深化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悉,海博会期间,来自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的展商、嘉宾参展参会,包括美国、英国、德国等世界海洋强国,部分海洋经济新兴国家和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沿海国家。蓝色经济国际联盟成立,170多家中外企业加盟。蓝色经济和海洋空间规划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署,中国与12个太平洋岛国结成发展蓝色经济、编制海洋空间规划和培养海洋人才的“蓝色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