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化工系生物化工研究所 所长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杂志 副主编
邢新会教授于1985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2年获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1992年4月至1998年2月,任东京工业大学生命理工学部助理教授,1998年3月至2001年7月,任横滨国立大学工学部讲师、副教授。2000年通过清华大学“百人计划”引进到清华大学化工系工作,任教授至今。2002年至今担任清华大学化工系生物化工研究所所长,2009年3月至2018年6月担任清华大学化工系副主任。现任工业生物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担任中国侨联委员,北京市侨联副主席,清华大学侨联主席,北京市侨联特聘专家,曾担任第10届、第11届和第12届全国政协委员。任中国化工学会第40届国际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工学会第四十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中日交流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工学会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理事及微生物育种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微生物学会酶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化制药工业协会第二届专家委员会委员等。担任国际学术期刊《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副主编,其他多个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的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生物化工,酶工程,生物育种技术及装备,生命健康工程,环境生物技术,生物能源。到目前为止,已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60余篇,合作着书8 本,编着英文专着1 部,译着教材2 部,获得发明专利80余项。至今获得省部级奖3项,并于2017年获得第45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及泰国泰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Thailand)“国际优秀发明奖”,2018年被授予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院会士荣誉称号,2019年获得国际生物过程学会(The International Bioprocessing Association,IBA)会士奖(Fellow Award)。2014以来连续入选爱斯唯尔(Elsiever)高被引学者。
报告题目
小麦胚芽及苹果混合乳酸菌发酵产物醇溶组分缓解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功能发现及其特性研究
摘 要
在水果与谷物发酵过程中可产生对人体有益的生理活性物质从而改善及提高其营养价值和生理活性功能。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不断上升,且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寻找防治UC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动物模型和临床研究中均发现肠外营养支持对UC的预防具有正面作用,这意味着额外摄入功能食品,尤其是发酵食品,可能是预防UC的重要和有效的替代策略。本研究旨在发现由4 种乳酸菌混合发酵新鲜麦胚苹果发酵所获得的醇溶性成分(alcohol-soluble components that obtained from the fresh wheat germ-apple fermentation,AC-WGAF)预防UC的功能,并系统解析其缓解UC的作用机制。用发酵前后的醇溶组分对小鼠进行预喂1 周,并用硫酸葡聚糖(dextran sulfate,DSS)对小鼠进行溃疡性结肠炎的诱导。结果表明:预喂AC-WGAF可显着减轻UC小鼠的溃疡性结肠炎症状。与DSS造模组相比,预喂AC-WGAF组小鼠的体质量减轻明显减轻,结肠屏障破坏显着改善,促炎细胞因子、结肠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一氧化氮等炎性介质显着降低,但抑炎因子如IL10等显着提高。氨基酸分析表明,经过发酵后氨基酸含量比未经发酵的生麦胚苹果汁(alcohol soluble components of raw wheat germ-apple juice,AC-RWGA)的醇溶性成分增加了一倍;SDS-PAGE表明AC-WGAF与AC-RWGA具有不同类型的多肽片段。机理分析表明AC-WGAF可显着抑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kinase1/2,ERK1/2)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的磷酸化,从而抑制紧密连接蛋白的降解。由于建立的益生菌发酵工艺可生产质量浓度大于5 g/L的AC-WGAF,因此AC-WGAF具有作为预防UC疾病发酵营养成分的发展潜力。
本研究得到了国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400203-4)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