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龚二生,男,博士,讲师,毕业于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期间曾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刘瑞海教授实验室担任2 年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全谷物加工与植物活性物质功能评价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 项、“十二五”国家支撑计划1 项、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目标导向项目2 项、赣鄱英才“555”工程项目1项和校级科研启动基金1项。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Food Chemistry》、《食品科学》、《食品工业科技》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6 篇,SCI收录8 篇,申请发明专利1 项。
报告题目
谷物蛋白结合酚类物质的发现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摘 要
先前的研究直接对全谷物进行消化处理,而没有先提取出游离态酚类物质,这样消化得到的酚类物质就包括在消化中留存下来的游离酚类物质和消化释放出的与蛋白结合的酚类物质两部分,导致与蛋白结合的酚类物质组成却不清楚。本研究旨在研究全谷物(糙米、小麦、玉米和燕麦)游离、消化和结合部分的酚类物质成分、过氧自由基清除能力(peroxyl radical scavenging capacities,PSC)和细胞抗氧化活性(cellular antioxidant activities,CAA)。全谷物的总酚含量在消化部分中最高,其次是游离和结合部分。12 种酚酸和1 种类黄酮是全谷物主要的酚类物质,它们大多以结合形态存在,其次是消化和游离形态。消化释放的与蛋白质结合的酚类物质为共轭形式。结合酚类物质具有最高的PSC,其次是游离和消化酚类物质。CAA在结合部分中最高,其次是消化和游离部分。玉米的结合酚类提取物在主成分分析中得分最高,其次是小麦、燕麦和糙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