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保健品  烟台  海产品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奶粉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展动态 » 正文

第四届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研讨会-孙培龙教授-猴头菇多糖、低聚糖的膜法分离工艺研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6-21
核心提示:猴头菇多糖、低聚糖的膜法分离工艺研究
   孙培龙   教授
 
  浙江工业大学海洋学院 党委书记
 
  孙培龙,男,工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7月于浙江工业大学发酵工程专业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其中1988—1991年于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工专业获硕士学位;2001—2007年于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05年赴美国瑞斯理工学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Heparin实验室访问研究。2001年入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5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现任浙江工业大学海洋学院党委书记,兼任中国营养学会理事、浙江省食品学会监事长、浙江省食用菌协会副理事长等职。研究方向为食品化学与资源利用,主要从事食用菌、蜂产品及植物提取物的功能性成分精深加工方面的研究,着重于大分子多糖、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性质、功能及构效关系研究。获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浙江工业大学校级教学名师、浙江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优秀奖及校、浙江省“三育人”工作先进个人、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中国营养学会“百名英才”等荣誉称号。在研或完成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纵横向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 项、三等奖4 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发表SCI论文90余篇,出版教材(专着)6 部。
 
  报告题目
 
  猴头菇多糖、低聚糖的膜法分离工艺研究
 
  摘 要
 
  猴头菇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兼用真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多糖和低聚糖是其中2 种重要的活性成分。传统的醇沉法分离多糖、低聚糖有不足之处,如得率较低、有机试剂消耗量大、样品活性较低等。本报告运用膜技术对猴头菇多糖、低聚糖的分离工艺进行研究,建立多级膜分离关键技术,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2 个方面:
 
  1)研究膜分离和醇沉2 种工艺对猴头菇粗多糖分离效果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猴头菇子实体为原料,通过热水浸提后分别用醇沉、纳滤、纳滤+醇沉、微滤+纳滤、微滤+纳滤+醇沉5 种方法得到猴头菇粗多糖,分别记为A-He P、B-He P、C-He P、D-He P和E-He P。对5 种方法分离所得的猴头菇粗多糖的分离效果、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微滤(PES 0.1 μm)+纳滤(PA 300 Da)工艺的分离效果较好,其粗多糖得率为10.08%,纯度43.01%,提取液中80.34%的多糖得到保留。5 种处理获得的粗多糖样品中均含一定量的蛋白质,且B-He P的蛋白含量高于C-He P,说明微滤处理可以除去部分蛋白而提高多糖的纯度。还原力、ABTS、DPPH和羟自由基清除率的结果表明,5 种粗多糖样品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且微滤+纳滤工艺所得的猴头菇粗多糖抗氧化能力最佳。
 
  2)建立猴头菇低聚糖(Hericium erinaceus oligosaccharides,HOS)的多级膜法分离工艺,研究HOS的理化性质及对乳酸杆菌的增殖作用。多级膜工艺为猴头菇提取液通过PES 0.1 μm微滤膜(MF)预处理,PES 1 000 Da超滤膜(UF)处理和PA 300 Da纳滤膜(NF)浓缩。该工艺分离所得的HOS约占提取液中总多糖含量16.46%,纯度为63.71%。当HOS占碳源的25%时,乳酸杆菌增殖效果最佳。
 
 
[ 会展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会展动态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