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副院长
张红印,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福建省闽江学者讲座教授,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产后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04年6月获得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毕业研究生;学位论文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博士论文。博士毕业后于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破格晋升副教授及教授。先后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担任访问学者。
先后主持各类科研项目25 项,其中国家级5 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省部级10 项。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收录78 篇、EI收录15 篇。主持的项目分别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 项,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 项,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技术进步二等奖1 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技术进步三等奖1 项,参与完成的项目分别获得省部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 项。先后获得“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杰出青年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个人)。先后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镇江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科学中国人2014年度人物”等学术及荣誉称号。
报告题目
果蔬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摘 要
果蔬采后病害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发达国家每年有10%~30%的新鲜果蔬损失于采后腐烂,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贮运冷藏设备,果蔬腐烂损失率竟高达40%~50%。本报告主要从果蔬采后腐烂及其危害、果蔬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方法、拮抗菌的作用机制、提高生物防治效力的方法等方面综述了果蔬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果蔬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的未来研究方向。主要内容包括:
1)果蔬在采摘、贮藏和运输期间极易受到病原菌侵染而腐烂变质,针对这一问题,安全高效的生物防治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2)生物防治是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选用对寄主无害而能明显抑制病原菌生长的拮抗微生物防治病害的方法。拮抗菌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产生抗生素;营养和空间的竞争;直接寄生;诱导寄主产生抗病性等。
3)目前提高拮抗菌生防效力的方法主要有:不同拮抗菌混合使用;拮抗菌与化学药物结合使用;与物理方法结合使用;诱导培养拮抗菌;拮抗菌的遗传改良。
4)提高拮抗菌生防效力及降低生产成本是生物防治商业化推广的关键,而目前对于能够控制和降解果蔬产生的真菌毒素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仍需进一步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