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保健品  烟台  周黑  黑作坊  黑窝点  海产品  奶粉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展动态 » 正文

精彩大会报告 第二十届全国分子光谱学会议第一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0-21
核心提示:李灿院士、田中群院士、李玉良院士、江雷院士、张新荣教授、聂书明教授等12位知名专家学者带来精彩的报告。

2018年10月20日,第二十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暨2018年光谱年会开幕式暨40周年庆典在青岛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国光学学会、中国化学会以及中国光学学会光谱专业委员会主办,由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承办。本次大会主题是“庆祝中国光谱40年,构建中国光谱新时代”。


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第一届于1979年举办,本次会议恰逢40周年。而且,这也是时隔28年,该会议再次将光谱领域专家汇聚青岛。来自国内外180多个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的6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本届大会,是历届会议人数最多的一届。

IMG_8828.jpg/

会议现场


为庆祝光谱会议四十年,在本次大会开幕式上,颁发了“中国光谱成就奖”、“光谱会议组织奖”、“光谱优秀会员奖”、“光谱会议最佳合作伙伴奖”四个奖项以表彰推动光谱技术发展的著名学者、组织单位、参会代表及仪器厂商。并正式启用了全国光谱学术会议启动全新会标。


在颁奖结束后,本次会议进入了大会报告环节。李灿院士、田中群院士、李玉良院士、江雷院士、张新荣教授、聂书明教授等12位知名专家学者带来精彩的报告。

IMG_8908.jpg/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李灿院士

报告题目:催化科学发展中分子光谱表征研究:我的光谱研究之路


李灿院士团队于1997年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紫外拉曼光谱仪,解决了国际拉曼光谱领域长期存在的荧光干扰问题,并在国际上最早将其应用于催化及材料科学的研究。通过紫外共振拉曼光谱首次获得了钛硅分子筛(TS-1)中有关骨架钛物种存在的直接证据。建立了鉴定微孔和中孔分子筛骨架中过渡金属杂原子的拉曼光谱研究方法,这一方法已被国际催化界认为是一种最为可靠的杂原子表征方法。2004年李灿院士团队又研制成功紫外可见全波段共振拉曼光谱议,使我国在拉曼光谱的催化表征研究方面继续处于国际先进水平。2017年李灿院士团队研制成功了新一代短波长(457nm)手性拉曼光谱仪,灵敏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IMG_8931.jpg/

厦门大学 田中群院士

报告题目: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到等离激元增强拉曼光谱(PERS)


自1995年起,田中群带领的课题组通过发展或建立的多种制备表面的方法,先后在铁、铂等七种过渡金属电极上直接获得高质量的表面拉曼光谱信号,并用实验和理论计算证实这些过渡金属分别具有一至四个数量级的表面增强效应。这一实质性突破更新了二十多年来学术界的原有观点,并对表面化学、分析化学和电化学的研究提供帮助,因为这些金属广泛应用在催化、电池、电镀和腐蚀中。此外,田中群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在如何提高电化学拉曼光谱技术的检测灵敏度、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自行研制拉曼-STM实时联用系统,提出和建立电位平均拉曼光谱新方法等,已成为国际电化学拉曼光谱的学术带头人之一。

IMG_8968.jpg/

清华大学 张新荣教授

报告题目:流式细胞分析——从光谱到质谱的发展


报告中,张新荣指出,分析化学是一门应用基础学科,具有“建立方法、发展工具、推广应用”的全链条研究特色。因此分析化学不能仅满足于发表论文,而是要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工具,并在生命科学、能源科学、地球科学等领域得到使用推广,分析化学的地位才能提升起来。张新荣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如,2007年与北京吉天仪器公司合作研发的形态分析仪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销售;2010年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联合研制的小型质谱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年研究成果经宁波华仪宁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商品化的敞开式大气压离子源也已经开始销售;而最新的研究成果免标记质谱流式细胞仪,相信也正在走在商品化的路上。

IMG_8977.jpg/

美国伊利诺达大学聂书明教授

报告题目:Bimedical Raman Spectrscopy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NIR Windows


聂书明在分析化学、激光生物物理化学、纳米结构材料,特别是功能化半导体量子点的制备、表面修饰及其在生物学、医学领域的应用,金属蛋白的拉曼光谱,单分子共聚焦显微镜,纳米粒子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等领域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国际公认的重大成果。

IMG_9035.jpg/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李玉良院士

报告题目:石墨炔研究:从基础到应用


2010年,李玉良团队提出了在铜箔表面上通过化学方法原位合成石墨炔并首次成功地获得了大面积的石墨炔薄膜,且第一次被李玉良等研究人员用汉语命名为“石墨炔”。石墨炔,由sp和sp2杂化形成的一种新型碳的同素异形体,它是由1,3-二炔键将苯环共轭连接形成二维平面网络结构,具有丰富的碳化学键,大的共轭体系、宽面间距、多孔、优良的化学性能、热稳定性、半导体性能,以及力学、催化和磁学等性能,是继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烯之后,一种新的全碳二维平面结构材料。

IMG_9042.jpg/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院 江雷院士

报告题目:仿生超浸润体系:从材料到化学


正向自然学习,基于空气中自清洁的荷叶表面以及水下自清洁的鱼皮表面,江雷院士团队发展了超浸润体系:空气中超疏水、超疏油、超亲水、超亲油;水下超疏油、超疏气、超亲油、超亲气。进一步,制备了可以在超浸润体系的状态之间进行智能转换的人工材料:在纳米尺度下,两种相反物性的组分可以构筑一个新型的具有奇特性质的材料。这一智能超浸润体系在很多领域具有应用前景:例如自清洁玻璃、油水分离、抗生物黏附界面、集水体系等。

IMG_9066.jpg/

河南师范大学 常俊标教授

报告题目:以核苷的结构特点进行药物设计


报告中,常俊标介绍了研究团队设计研发新药的战略以及在核苷类抗艾滋病新药研究中取得的成果。由常俊标教授率领其团队研制成功的抗艾滋病药物,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这一研究成果对推动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药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IMG_9070.jpg/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刘会洲研究员

报告题目:拉曼光谱在单细胞研究中的应用


报告中,刘会洲统计分析了单细胞、光谱学与单细胞、拉曼光谱与单细胞研发态势。中国发布的关于单细胞、光谱学与单细胞、拉曼光谱与单细胞的SCI论文,发文量在世界上分别排在第5、4、2位,被引频次的排名分别是第9、6、3位,说明中国SCI发文量及SCI被引频次世界排名依次上升,呈现较好态势。

IMG_9128.jpg/

清华大学 林金明教授

报告题目: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研究新进展


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快速简便、可扩展性强、易于自动化、使用寿命长等优势,在临床、食品检测、环境检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建立高灵敏、高特异性、高通量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报告中林金明介绍了基于磁性微粒子等多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新方法。并指出,新型仪器的研制将进一步促进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在各领域的应用。

IMG_9164.jpg/

华东理工大学 龙亿涛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纳米孔道的光电分析


龙亿涛团队以纳米孔道为单分子研究平台,利用纳米孔“电化学空间限域”效应,构建了可实现高空间分辨的功能化新型纳米孔道单分子界面,在具有孔尖极化增强效应的纳米孔电极上开展了由弱相互作用引起的单个分子动态过程机制研究。其团队将纳米等离子共振光谱、拉曼光谱及单分子荧光等光学检测机制集成到纳米孔道限域空间中,成功获得了单个待测物光电同步信息,实现了对单个分子多维信息的解读。

IMG_9172.jpg/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郭国聪研究员

报告题目:无机-有机杂化光致变色材料


光致变色材料具有在两个颜色、电子/分子结构不同的两个稳态之间可逆切换的特点,它们已被用于油墨、化妆品、眼镜、汽车等行业,并在分子开关、射线检测、光限束、生物成像、生物活性控制、液晶形貌控制、分子机器等多个方面展示了诱人的应用前景。郭国聪团队近年以无机-有机杂化光致变色材料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


 
 
[ 会展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会展动态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