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岩 研究员
河北省食品检验研究院副院长
河北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
萃取是实验室检测常用的基本技术之一,但操作较为繁琐。建立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适用于质谱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在线固相萃取方法可以提高检测的效率和精密度。张岩研究员基于在线固相萃取前处理技术,实现了样品前处理的自动化,建立了系列“准确、灵敏、高通量”的分析方法,为食品安全污染物检测研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食品痕量检测指标变异和快速制备
曹进 教授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食品所理化室主任
食品检验中常针对残留性质的风险物质进行测定。残留检测一般处于痕量水平,即ng/g的浓度水平,该类检测由于样品中目标物质的不均一分布,检测目标与基质的作用关系等原因,常会出现较大的测量不确定度,通过日常检验评价可以发现,在其不确定度组成中,最大的影响因素来源于样品的制备,其中样品中痕量的目标物质本身与基质之间的作用关系是影响准确性的主要原因。曹进教授介绍了一种简单的处理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样品测定的准确性,为痕量检测提供了一个简便的途径。
新型样品前处理方法的应用研究
李祖光 教授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李祖光教授针对复杂样品分析存在的样品前处理关键问题,开展了各种样品前处理方法(包括固相微萃取、分散液相微萃取、磁性固相萃取、微波萃取、超声萃取和微波超声协同萃取等)的研究,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用于复杂样品中目标分析物的分析测试。
基于代谢指纹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微生物
赵勇 教授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
赵勇教授以气味指纹、光谱指纹和色谱指纹整合生物传感技术及化学计量学、预测微生物学为手段,以“无损”、“高通量”和“快速”为目的,系统性地集成创新并提出了基于挥发性和非挥发性代谢物为检测靶标检测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新理念,为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原位、无损、快速鉴定和检测提供了新思路、新技术,并创新性的应用于冷却猪肉及水产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风险评估,为保障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提供了高技术支撑。
生鲜肉品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田寒友 高级工程师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生鲜肉研究室主任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和机器视觉技术是当下2 种较为热门的快速检测技术。田寒友高级工程师通过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已成功建立猪肉、牛肉和鸡肉中水分、蛋白、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以及嫩度、持水力和挥发性盐基氮的快速无损多指标同时预测模型。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通过计算生鲜肉样品图像的RGB值与比色板RGB值之间的欧式距离,建立了一套生鲜肉分级技术。利用冻肉样品图像的RGB值与其贮存时间之间的线性关系,建立了一套冻肉贮藏时间的预测技术。
食品质量安全快速无损检测技术研究
陈全胜 教授
江苏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陈全胜教授在本次报告上提出了对于食品质量安全快速无损检测的新技术、新理论和新方法的研究心得:1)提出基于视觉、嗅觉和味觉仿生传感技术结合多信息融合思想,实现食品、农产品品质智能化评价;2)开发了多种食品品质安全的快速、便携式检测新技术和新仪器,如便携式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光谱成像检测技术、上转换纳米荧光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新技术,为食品加工和流通过程快速、在线检测提供保障;3)利用无损检测技术实现对食品加工过程在线监控,为食品传统加工工艺智能化升级提供解决方案。
国内外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标准方法及其方法验证指南
王建华 研究员
山东出入境检验检验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中国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国家标准方法是强制性标准。结合具体的标准检测方法实例,王建华研究员系统的介绍了中国、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内外的官方农药残留标准检测方法制定的程序及其方法验证、质量控制的要求(如中国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国家标准编制指南、欧盟农药残留质量控制和方法验证指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