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研究兴趣:
1)食品中污染物的识别分子筛选和应用;
2)食品中污染物的超敏检测新技术和新方法。
教育经历:
2006/09—2009/06,中国农业大学,博士
2003/09—2006/06,中国农业大学, 硕士
1999/09—2003/06,江南大学,学士
研究工作经历:
2012/12—2013/12,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化学系,博士后
2009/07—2014/10,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
2014/10—至今,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入选人才计划:
2017年 第三批万人计划
2015年教育部首批“青年长江”学者
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支持
2014年获得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计划”支持
2014年获得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支持
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
获奖情况:
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6年度亚太经合组织科学创新研究教育奖(ASPIRE)
报告题目
手性纳米探针及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摘 要
生物分子如DNA,核酸碱基配对法则使其成为构建各种纳米组装结构的通用试剂;抗原、抗体之间的特异性亲和反应也常常被应用于生物探针构建。我们以等离子纳米材料、上转换纳米粒子等为组装元件,通过在纳米粒子表面进行生物分子的定位、定量修饰,成功构建了二聚体、“螺旋桨”、金字塔以及卫星式组装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手性响应区别于食品基质的干扰,能够有效提升检测的信噪比。通过调制组装基元的尺寸和间隙,获得了具有较强的等离子手性响应以及上转换发光增强信号。结合生物分子的识别性和组装基元的光、电、磁学性质,通过等离激元共振、波导共振等信号放大效应,使得对复杂体系中的痕量成分探测成为可能。基于上述检测探针,我们实现了食品中抗生素残留、激素类物质、转基因核酸以及病原微生物等污染物的超敏检测,对转基因片段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到单拷贝。 这为生命科学、 单分子探测的发展提供了基本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