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RSC Advances》副主编
2006.7—2008.6,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博士后;
2008.7—2013.12,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副研究员;2012.3—2013.3,美国Purdue University,访问学者;
2014.1—至今,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
从事果蔬活性物质研究工作,重点研究异戊烯基黄酮类物质的发掘、结构解析与生物合成。在《Organic Letters 》(IF=6.6)、《Free Radical Biology & Medicine》(IF=5.6)、《Biomacromolecules》(IF=5.2)、《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IF=5.2)等杂志发表通讯作者论文多篇,累计发表SCI收录论文170余篇,约60%的论文发表在学科影响因子排名前10%杂志上,被SCI收录论文引用3 700余次,h-index为33。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瑞典国际科学基金等;获得了中科院拔尖青年人才专项(250万元)、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100万元)、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专项(180万元)等人才项目资助;获得了中科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中国专利优秀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等奖项;入选Elsevier“农业与生物科学”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担任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期刊《RSC Advances》(SCI收录,影响因子3.1)副主编、Republic of Kazakhstan科技部科研项目国际评审专家;获得“Food Chemistry”顶级评审专家等荣誉。
报告题目
异戊烯基类黄酮的发掘与生物合成
摘 要
黄酮类物质属于常见的食品功能因子,在消除炎症、抑制肿瘤等方面活性显着。异戊烯基类黄酮是类黄酮的异戊烯基化衍生物,生物活性显着强于其类黄酮前体物质。本研究组通过天然产物分离纯化、人工生物合成及有机化学合成等途径获得了不同结构的异戊烯基类黄酮,研究其生物活性及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酶催化机制,为该类物质的制备技术奠定理论基础。本报告将介绍我们从桑科植物中发现的多种结构特征的异戊烯基类黄酮,以及可高效特异性合成异戊烯基类黄酮的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通过微生物重组表达与催化活性研究,揭示了异戊烯基转移酶的底物专一性、活性中心与底物之间的催化机制。